站內檢索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生命教育觀
星雲大師是推動當代人間佛教運動發展的最重要的實踐家。他來到台灣後,致力於讓佛法久駐人間的各項事業。為此,他做了大量實際工作,具體說來,集中在以下六個方面:一是普及佛教,二是宣講佛教,三是佛教教育,四是文化建設,五是修建道場,六是公益慈善。這些具體事務中,他對人間佛教的生命教育問題,有著獨特思考與研究。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實踐貢獻與理論特質
在世界各地建立了數百個分別院、數百個佛光會,把佛教變成一個由不同種族、不同膚色、不同地域的人共同信仰的真正意義上的世界性宗教。讓「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成為現實。在這一點上,不能說後無來者,但絕對是前無古人。
當代人間佛教現狀與未來展望
當代人間佛教思潮一書 中曾經指出:二十世紀引導著中華佛教實現現代轉型,並成為兩岸三地佛教主流的人間佛教,在二十一世紀正遭受著復舊或固守宗法社會模式的傳統主義 與不滿現代思潮的後現代主義雙重夾擊。
人間佛教的生命終極關懷
星雲大師說:有佛法就有辦法!如今面對嚴重高齡化的當代社會,我們如何應用佛法在現實生活當中的生命終極關懷,亦即如何協助絕症末期病人及家屬,不但能夠坦然面對生死情境,而且能夠知所取捨,實質地讓臨終病人身無病苦、心無罣礙、如願往生,這是人間佛教的當代必修課題。以下舉一個癌末病人的臨終關懷及輔導實例,藉以說明佛法對於生命終極關懷的現代應用。
我對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理解
星雲大師在他的人間佛教的基本思想一文中明確地、總結性的指出:所謂人間佛教的基本思想,我僅概略地提出以上的看法:五乘共法是人間的佛教,五戒十善是人間的佛教,四無量心是人間的佛教,六度四攝是人間的佛教,因緣果報是人間佛教,禪淨中道是人間佛教。星雲大師所總結的這六個方面的人間佛教,正是佛教的最基本的教義思想與實踐。也可以這樣講,這六個方面都是以人為本的思想和實踐。星雲大師並沒有說,人間佛教是中國佛教的創新或革新。所以大師講道:我所提倡的人間佛教,正如我為佛光山所訂定的信條: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我覺得肯給人的,肯服務的,肯助人一臂之力的,肯跟人結緣的,肯給人歡喜的,就是佛陀的教示,佛陀在人間所給我們的教導。雖然佛教講出世,但是佛教所講的出世並不是要我們離開所住的這個世界,而是超越這個世界,是心理的。所以雜阿含七五二經講道:世間雜五色,彼非為愛欲,貪欲覺想者,是則士夫欲,眾色常住世,行者斷心欲。所以人間佛教是回歸佛陀以慈悲濟世為主的思想。
人間佛教與傳統佛教的融和發展
星雲大師在全球範圍內倡導的人間佛教是對原始佛教和中國漢傳佛教的繼承和發展,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和的傳統佛教的現代典範。任何思想、理論都有其穩定不變的核心內容,也有其與時俱進的創新與發展。它既是時代精神的集中體現,也是社會生活、人類歷史的超前覺悟,佛教亦然。佛教首先是佛說的言教,在印度、西域的發展姑且不言,傳入中國後,不僅有南傳、藏傳和漢傳佛教的區別,即使在漢地的移植過程中,隨著歷史的進程,在同中國本土文化的接觸中,不斷汲取儒道文化的精髓,實現了文化移植及本土化的進程,並且在不同時期表現出它的時代特徵。
人間佛教實踐的客觀化
星雲大師曾經說過,人間佛教是傳統和現代的結合,是從山林到社會、從寺廟到家庭、從出家到在家、從談玄說妙到實踐服務,所以如何將佛教傳統的精神價值具體展現在社會的各個層面,應該是未來人間佛教實踐非常重要的方向。
人間佛教價值的當代知識化
本文認為西方基督教與人間佛教分屬二元與一元的不同理論基礎,從而產生不同的思維方式與價值呈現結構。本文認為人間佛教未來工作,除了深化對人間佛教的理解以外,人間佛教研究更應著手將人間佛教如何與現代世俗的知識話語結合,創造出自己的世俗知識結構,以解決當代的社會問題。
人間佛教與宗教對話
宗教對話是近年來宗教學界的熱門話題。有鑑於宗教間的緊張和紛爭帶來的國家分裂、民族衝突乃至仇殺和戰爭,宗教界和學術界都在探討宗教之間對話的必要性、可能性的問題。星雲大師所倡導的人間佛教思想以淨化人心、淨化社會、眾生和諧、世界和平為宗旨,多年來在全世界積極開展宗教對話的理論研究,並積極推動諸宗教之間的對話,成為維護宗教和諧和世界和平的主導力量之一,贏得了全世界宗教界人士和社會人士的廣泛讚揚。
人間佛教況味
我最早接觸台灣佛教是在一九八八年前後,一九八九年三、四月間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以佛教文化開展﹁破冰之旅﹂,首次率團來大陸探親、弘法。那時我作為賴永海先生培養的碩士研究生,與南京大學的老師們一起到金陵飯店拜訪大師一行,很榮幸地受到了星雲大師的親切會見,初次領略了大師睿智幽默、和藹平實的風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