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序: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價值重估思想的殊勝意義
我們通過對照大乘佛教一些重要經典的思想,及星雲大師著作及其人生中所體現的智慧,揭明般若慧與善巧方便智之不一不異、相輔相成,是佛教智慧尤其是大乘佛教智慧最重要的特徵,同時揭明般若慧與善巧方便智之辯證彰顯、平衡開發,是星雲大師一生學養中最為引人注目的智慧的品格,由此我們已經為星雲大師及現代人間佛教理論與實踐尋找到了根本的依據。那麼這種與般若相互統攝的善巧方便在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之具體展開中,究竟呈現出什麼樣的形式呢?我們可以說有關價值重估的思想代表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方法思想,它本身就是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善巧方便智慧之具體化和外在化。因此對於大師價值重估思想的進一步研究,可以讓我們更深刻地體驗其善巧方便修養的性質,也我們有機會更好地更系統地理解貫穿在大師人間佛教一切理論施設及實踐開展中的智慧的深度與廣度。
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修行學——《貧僧有話要說》關於人間佛教修行思想的綱要解說
本文作者在此前的一篇文章中,討論過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修行理論的基本內涵,並指出這一理論是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在討論中引用初期大乘經典《大寶積經.迦葉品》一段講述菩薩修行問題的文字,並把這段文字與《貧僧有話要說》結尾的一段文字相互印證,說明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修行思想,基本的要旨是不離聲聞戒、定、慧三學的修學,及菩薩行的踐行,而發揚新時代的善巧方便,以試圖解決現代人類「如何可以修行」的這個大問題。
我對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理解
星雲大師在他的人間佛教的基本思想一文中明確地、總結性的指出:所謂人間佛教的基本思想,我僅概略地提出以上的看法:五乘共法是人間的佛教,五戒十善是人間的佛教,四無量心是人間的佛教,六度四攝是人間的佛教,因緣果報是人間佛教,禪淨中道是人間佛教。星雲大師所總結的這六個方面的人間佛教,正是佛教的最基本的教義思想與實踐。也可以這樣講,這六個方面都是以人為本的思想和實踐。星雲大師並沒有說,人間佛教是中國佛教的創新或革新。所以大師講道:我所提倡的人間佛教,正如我為佛光山所訂定的信條: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我覺得肯給人的,肯服務的,肯助人一臂之力的,肯跟人結緣的,肯給人歡喜的,就是佛陀的教示,佛陀在人間所給我們的教導。雖然佛教講出世,但是佛教所講的出世並不是要我們離開所住的這個世界,而是超越這個世界,是心理的。所以雜阿含七五二經講道:世間雜五色,彼非為愛欲,貪欲覺想者,是則士夫欲,眾色常住世,行者斷心欲。所以人間佛教是回歸佛陀以慈悲濟世為主的思想。
星雲大師《釋迦牟尼佛傳》對人間佛陀的建構
通過與馬鳴尊者的《佛所行讚》相對比,我們發現星雲大師《釋迦牟尼佛傳》中的佛陀,首先而且在最根本的意義上是世間生命鏈條中的人。悟道之前,他依靠自力,在世間、今生成佛;悟道之後,他依靠道德和真理,面向人間,以善巧方便廣度有緣人。這就是星雲大師的「人間佛陀」。
序: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價值重估思想的殊勝意義
我們通過對照大乘佛教一些重要經典的思想,及星雲大師著作及其人生中所體現的智慧,揭明般若慧與善巧方便智之不一不異、相輔相成,是佛教智慧尤其是大乘佛教智慧最重要的特徵,同時揭明般若慧與善巧方便智之辯證彰顯、平衡開發,是星雲大師一生學養中最為引人注目的智慧的品格,由此我們已經為星雲大師及現代人間佛教理論與實踐尋找到了根本的依據。那麼這種與般若相互統攝的善巧方便在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之具體展開中,究竟呈現出什麼樣的形式呢?我們可以說有關價值重估的思想代表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方法思想,它本身就是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善巧方便智慧之具體化和外在化。因此對於大師價值重估思想的進一步研究,可以讓我們更深刻地體驗其善巧方便修養的性質,也讓我們有機會更好地更系統地理解貫穿在大師人間佛教一切理論施設及實踐開展中的智慧的深度與廣度。
理解現代人間佛教佛典詮釋思想及方法 的圭臬――星雲大師《金剛經講話》初探
星雲大師所著《金剛經講話》是其一生中所著最重要的佛典詮釋著作之一,對於理解大師本人的人間佛教思想,及理解現代人間佛教的經典詮釋思想及方法,具有重要的意義。為此本文擬予專題研究,筆者分別從「以人間佛教思想精神為指向的星雲大師《金剛經》義理詮釋」及「以善巧方便概念及其思想顯發為特質的星雲大師《金剛經》義理詮釋」兩個角度,對大師此疏的基本思想給予了初步的解讀。我們說明大師在此一注疏著作中體現的詮釋思想,對於理解現代人間佛教的經典詮釋思想與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從「山林佛教」走向「人間佛教」的弘法精神 ――星雲大師「同體共生」的菩薩道理念
本文主要從太虛大師提出的「人生佛教」、「人間佛教」談起,並反省從「山林佛教」走向「人間佛教」的內涵。本文提出人間佛教於二十世紀三〇、四〇年代之際,是一個共構性的思想結構,當時佛教界僧俗二眾,不約而同地對此思想信念產生共鳴,與當時佛教腐敗有關。拋棄鬼神的宗教是共識,星雲大師進一步斬釘截鐵地表示人間佛教即是佛教,乃至是佛教的全部,徹底地實踐「此地此時此人」的理念,並闡述「人間佛教」的菩薩道精神。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思想建基於《華嚴經》,依華嚴思想來建構他的「同體共生」的理念。「同體共生」之理念即是由因緣觀作為法理依據,大師透過善巧方便,以現代人的語言,闡述緣起性的佛法要義,並強調「人間佛教」行者最終須體解中道緣起的空性。
佛光山「人間音緣」初探
「人間音緣」是佛光山佛教藝術弘傳事業中的一個獨創和一大特色,發展至今十分成功,令人矚目且印象深刻。佛光山「人間音緣」以當代流行的音樂來闡述佛法;將不同國家的文化與創意元素融合在一起,造成一股新的佛教音樂風潮,賦予佛教音樂嶄新的風貌;以陶冶性情、淨化心靈、修身養性、提升境界、勸人行善積德為宗旨。如此多元、豐富、適度創新的佛教音樂,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本文擬在這一方面做感性的關注和初步探究,以具體的「人間音緣」歌曲為例,分析「人間音緣」如何體現佛光山「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的精神理念。
「人間佛教」理論難題及其可能的解決方案芻議
人間佛教的發展目前已經到了一個關鍵時刻,之前人間佛教在弘法上固然有了非常好的規模,可是由於它在向知識轉化的過程中,其自覺的程度仍然有限,因此當它走向社會,走向世俗,或者說走向現代的過程,需要知識的面向,需要出自理性的思考與反省。本文對程恭讓教授有關善巧方便概念與思想的論述進行了深入的呼應,希望能在此理論基礎上,訴諸天台的理論傳統,為學界的人間佛教研究把握難題及提供可能的解決方案。
「方便善巧」與人間佛教――《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研究》略評
自二十世紀太虛法師宣導「人間佛教」以來,經過海內外佛教界眾多僧信人士數十年的宣導和實踐,「人間佛教」理念及其價值已經愈來愈得到廣泛的認可,目前已成為當今中國佛教的主流趨勢之一。在人間佛教推廣的歷程中,以台灣星雲大師及其領導的佛光山,貢獻尤為卓著,在海內外有著廣泛的影響。對於星雲大師及佛光山的「人間佛教」理念及實踐,也引起學術界的高度關注,近二十年來,從不同角度對其進行研究的成果也不斷出現。最近,台灣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了程恭讓教授經時四年的研究成果――《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研究》一書,細讀之餘,頗多感觸。於此發表一些感想,向同道求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