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關鍵字國際佛光會,共130筆結果:
立足本土,胸懷法界——國際佛光會的回顧與前瞻
屈指一算,今年──二○○一年,國際佛光會已邁入第十個年頭了。十年來,我追隨家師星雲上人披星戴月,席不暇暖,為會務而奔忙,有時是一天數場的成立大會,有時是接二連三的座談會,其中甘苦,不足為外人道,惟願眾生皆能離苦得樂,歡喜自在。值此新世紀之始,往事如浪潮般在腦際澎湃迴轉,今執筆寫下,希望有志者皆能加入我們的行列,共同為弘法利生而攜手努力。
/publications/journals/item_123456789_278/
我與大師的「佛緣」
/periodicals/f7c23d0a-b117-11ee-90d2-c9de5a43d6bf/
追思國際佛光會創會會長星雲大師
/periodicals/7e72a4c1-ef09-11ed-8eb3-c9de5a43d6bf/
自覺與行佛
今年是我出家六十六年、弘法邁入第五十六個年頭;去年出版《雲水三千》時,有人問我:什麼叫雲水三千?也有人問我:為什麼要經常在五大洲來回奔忙?我回答:天上的白雲飄來又飄去,地下的河水流過去又流回來;出家人行腳就是雲水。雲水到哪裡去呢?三千大千世界。所以,雲水就是「行佛」。 這數十年來,看到佛教在台灣乃至世界各地蓬勃發展,不但信仰佛教的人口逐年增加,尤其佛教所辦的各種弘法活動,也都普遍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熱烈參與,這真是值得可喜的現象。但是另一方面,卻又感於這麼多年來,一般佛教徒的信仰始終停頓在「信佛」、「拜佛」、「求佛」的階段,不免想到過去佛教之所以衰微、沒有力量,就是因佛教徒沒有在生活中落實佛法。例如,佛教要我們慈悲,多少佛教徒有真正的慈悲?佛教要我們喜捨,多少佛教徒具有喜捨的性格?佛教要我們有般若,多少佛教徒是真正的明理、有智慧?身為佛教徒而沒有佛法,佛教怎麼不衰微呢?
/publications/journals/item_123456789_3252/
我們要看到佛像背後的慈悲智慧
/periodicals/c03a0396-3f47-11ef-b8b0-c9de5a43d6bf/
國際佛光會青年總團
國際佛光會青年總團  Buddha’s Light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Young Adult Division (BLIA-YAD)
/dictionary/search-result/00016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