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青年星雲大陸時期佛教改革思想的形成(1939-1949)
青年星雲約1949 年農曆春節後來台,1950 年冬,在苗栗大湖法雲寺看守山林期間寫下《無聲息的歌唱》系列散文。《無聲息的歌唱》是青年星雲來台後所集結的第一本書,其撰寫時間約在1950年。該書透過佛教法物、法器等,點出佛教弊病。因「物語」所揭櫫的佛教現象,距其來台不過一年,故無疑絕大部分佛門事態,當是其在大陸時期的見聞。而文中透過「物語」所傳達的佛教沉痾,不僅是近現代中國佛教所欲改革的內容,更重要的是成為吹響人間佛教的號角。從中更可一窺青年星雲的改革理念,以及其人間佛教藍圖的僧伽教育觀。
論漢傳佛教法會聲音元素中的中國傳統文化
漢傳佛教的法會是由經咒誦讀、梵唄唱誦、文本朗讀、法器敲打等聲音元素,以及跪拜、結手印、佛前獻花、上香、供燈燭等肢體動作融合而成的宗教儀式。構築佛教法會的基本元素有兩個,即「聲音元素」與「肢體元素」。本文的內容是對中國漢傳佛教法會中的聲音元素展開分析,通過聲音元素的視角論述漢傳佛教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相互交融的狀況,從佛教法會的聲音元素揭示佛教在華夏大地發展的歷程。
論漢傳佛教法會聲音元素中的中國傳統文化
漢傳佛教的法會是由經咒誦讀、梵唄唱誦、文本朗讀、法器敲打等聲音元素,以及跪拜、結手印、佛前獻花、上香、供燈燭等肢體動作融合而成的宗教儀式。構築佛教法會的基本元素有兩個,即「聲音元素」與「肢體元素」。本文的內容是對中國漢傳佛教法會中的聲音元素展開分析,通過聲音元素的視角論述漢傳佛教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相互交融的狀況,從佛教法會的聲音元素揭示佛教在華夏大地發展的歷程。
《僧事百講》英文版套書隆重推出 叢林常識邁向國際
修、組織管理、佛教推展六個面向,深入淺出的講解佛門各種制度及其背後的深意,給讀者開啟理解佛教和寺院各種行事的大門。英文版特別編輯第七冊〈詞彙選〉,收入全書3000則佛學名相,包含叢林職稱、寺名、人名、法器、道場行事等;及150則叢林用語、詩詞,並設英漢、漢英詞彙對照表及專章收錄詩偈用語,方便讀者快速查閱。 為便於讀者理解,英文版中之佛學名相附有中文原文( 例如 “Abbot” 方丈/住持)。源於印度之名相則以梵文呈現(例如:“Karmadana” 維那 )。部分文化專有名相因無完全對應英文譯名,則採用漢語拼音轉寫並輔以語境解釋(例如:“haiqing”海青 lit. ceremonial r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