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無聲唱出百年病――民國佛教與青年星雲 (1939-1949) 的「人間僧伽教育」觀
《無聲息的歌唱》一書是青年星雲來台後所集結的第一本書,其撰寫時間約在1950 年冬。該書透過佛教法物、非法物等,點出佛教弊病。因「物語」所揭櫫佛教現象,距其來台不過一年,故無疑絕大部分佛門事態,當是其在大陸時期的見聞。而文中透過「物語」所傳達的佛教沉痾,不僅是近現代中國佛教所欲改革的內容,更重要的是成為吹響人間佛教的號角。本文欲藉此書探討青年星雲的改革理念,以及其人間佛教藍圖的僧伽教育觀。
戰後人間佛教議題在台灣的開展(1945-1987)―以《臺灣佛教》為中心
佛教雜誌的弘法功能在戰後初期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性,是為當時主要的文字弘法型態。且由於《臺灣佛教》是台灣佛教界最早的一份刊物,又為當時擁有台灣佛教發展主導權之中國佛教會所創辦,因此,本文以《臺灣佛教》為例,期能藉由考察當時佛教界人士於佛教雜誌中發表的文章,來作為人間佛教進入台灣初期如何被討論、實踐的佐證之一。再者,過去探討台灣佛教雜誌的研究較少,故希望藉由此類材料的利用來印證過往學者對相關議題的研究。 本文嘗試藉由對佛教雜誌中所收錄之人間佛教相應內容,分別從戰後台灣的佛教改革背景、佛教雜誌概況、人間佛教相關議題及實行概況等方面,進行史料蒐集、文本分析,梳理雜誌中所收錄之文章、報導。綜合當中與人間佛教相關內容的分析、歸納,總結人間佛教思想在進入台灣初期的討論及其後來發展的狀況。
星雲大師以人間佛教弘化為中心的社會交往——以1991年《星雲日記》所記為主
星雲大師有寫日記的習慣,「我從童年開始,就喜歡寫日記」。初到台灣的前幾年,大師曾經寫了20 多本約2 百多萬字的日記。但可惜的是「後來自己翻閱時,發覺日記中盡是寫些人我是非、他人得失,寫到自己也是一副憤世嫉俗的醜陋面目。因此,在1952 年的元旦,我重新在一本日記簿上寫道:『我,是自私的;我,是醜陋的;自讚毀他,妄自議論,實在是人類的劣根性。』寫完,我就將二十多本日記付之一炬了。」但自1989 年開始,星雲大師再次開始寫作日記,為今天研究星雲大師及其佛光山人間佛教的發展歷程提供了第一手的原始資料。《星雲日記》中既有對佛法的感悟與開示,也有每天弘法利生的行程,在大量與芸芸眾生的交往中,實現人間佛教弘化的目的。本文主要從社會人際交往與傳播的角度,以1991 年《星雲日記》為例,討論人間佛教的弘化與發展。
當佛陀約會神明「2015 世界神明朝山聯誼會」觀察思考
本文通過對2015 年「世界神明朝山聯誼會」的觀察,記錄台灣佛光山與「世界各路神明」的交流與互動,進而探討星雲大師人間佛教之民間信仰思想的新發展。作者發現,聯誼會已經從「全台神佛會」演變為「世界神明朝山聯誼會」,並顯現出從「宗教」到「文化」的演變趨勢。文章認為,星雲大師在認定「人有佛性,神當然也有佛性」、肯定「有歷史可考」的民間信仰對民間有益、認定民間信仰的神明是佛教的「護法神」的基礎上,提出神佛應當團結起來「共襄盛舉」,並進而完善了他的「正信」理論,即正信的本質是自心自性,正信的態度是尊重包容和交流往來,正信的方向是追求真善美和世界和平。由此,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達到了一個新高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