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Ancient Indian Buddhist Attitude Towards Women (I)
Ancient Indian Buddhist Attitude Towards Women (II)
古印度佛教女性觀(上)
古印度佛教女性觀(下)
人間佛教的女性觀——以星雲大師為主的考察
就理論與制度兩層面比較之,很顯然地可以看出:星雲大師佛教女性觀的特色與重點,大致上落在具體制度的實踐上。其理論見解多從人情事理角度著眼,較為感性動人。然此亦 為其「人間佛教」之特色,以不重理論,以重生活化、人間化為其宗旨,反而彰顯佛光山在叢林制度與組織方面的嚴密與健全。 星雲大師的佛教女性觀,不論在佛教思想史上,或者中國婦女運動史上,乃至當代宗教發展上,實居於承先啟後的歷史關鍵性地位。
人間佛教的女性觀——以星雲大師為主的考察
具五善、去五惡——星雲大師的佛教女性思想
本文從理論層面分析了星雲大師的佛教女性思想,星雲大師在五方面展現其對佛教女性的看法:先天體質上為男剛女柔、社會結構上為男尊女卑、修行之道上為男淨女垢、成佛境界上為男女平等,而在佛教推展上則肯定女性的貢獻。 星雲大師立論的觀點強調女性獨具的柔美特質,呼籲女性應發揮溫柔、謙遜、忍耐、慈悲、智慧的美德,在行為上具五善、去五惡,為家庭、社會、佛教提供一份力量,為眾生創造更詳和圓滿的人間,而在1998年的國際三壇大戒,也充分顯現出星雲大師推展比丘尼戒的願心。 星雲大師的佛教女性思想,不論在傳統叢林制度的改革上、男女社會結構的調整上,乃至於對當代宗教態度的修正上,均展現了重大的時代意義,對台灣佛教叢林男女二部僧團的均衡與平權發展,樹立了良好的制度與典範。
《南傳大藏經‧相應部》女性觀與人間佛教女性觀對比研究
從佛教創始以來,佛教女性問題就引起了佛教內部和社會各界的關注。隨著女權運動的發展和女性思潮的興起,佛教中的女性問題顯現出了新的時代特點,佛教女性的地位相比之前有了大的提升,愈來愈多的學者開始關注佛教中的女性問題。 本文主要採用文獻研究和歷史研究的方法,試圖從以《南傳大藏經·相應部》為立足點,女性的生理本質、社會角色、宗教生活等幾方面來探討早期佛教的女性觀。得出早期佛教對女性本質有著客觀的認識、同情女性所特有的痛苦、承認女性有足夠的智慧修行等内容。同時從理論層面和實踐層面分析、對比當下人間佛教的女性觀。從而發現佛教女性觀從古到今發展過程中的相同點。體現出人間佛教,尤其是星雲大師所堅持的男女平等的觀念是對佛教眾生平等的堅守。同時在這一對比中尋找應對新時期佛教女性問題的新的出路。
星雲大師女性思想研究
星雲大師女性思想是以男女平等為理論核心和立論之本。星雲大師堅持弘揚男女平等觀念,既是出於對弱勢女性群體的慈悲,也是出於對「反歧視」的考量,更是對時代潮流的積極回應。為論證男女平等的合理性與必要性,星雲大師首先論證出男女平等是佛教「平等」精神的體現。其次論證出女性在智慧、能力等各方面都不輸於男性。第三指出男女平等觀念的普及已是大勢所趨。大師認為男女平等的實現,最終需要女性群體自身的不斷努力。他鼓勵女性從自身女性特質出發,根據時代要求和佛教教義,用實際行動證明自身的價值、提升自身地位。星雲大師女性思想表現出了鮮明的時代性。這首先是其女性思想規律性特點和時代烙印的具體體現。其次表現出大師女性思想發展時代潮流相一致,不搞極端冒進,溫和地推進兩性平等。星雲大師女性思想既堅守了佛教「平等」、「慈悲」的精神價值,同時又對傳統觀念大膽革新,故能夠長期成功推動台灣佛教和台灣社會,以及國際佛教和國際社會女性觀念健康發展。這對於和台灣佛教同根同源的大陸佛教改革而言,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經驗參照。星雲大師女性思想實現了傳統佛教女性觀念的革新和超越,對最終實現全社會兩性平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太虛大師女性觀研究
太虛大師認為在佛性、空性和因果性的層面上,男性和女性是絕對平等的。而在世間法中,太虛大師則堅持男尊女卑的論調,認為女性先天地「劣於」男性。在此觀點的基礎上,太虛大師一方面積極支持女性接受教育,爭取職業權利和政治權利,希望她們成為既能貢獻家庭,又能利益社會國家的新時代自強自立的「賢妻良母」,甚至鼓勵她們遠赴海外弘法利生。這表現出了其女性觀念的先進性。另一方面他又不贊同女性出家,強調「八敬法」對尼眾的壓制,視女性為「分利者」等。這表現出了其女性觀念的保守性和不徹底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