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天主教禮儀音樂
本文第一部份首先把改革過的禮儀作一個描述,然後追溯它歷史上演變,因為禮儀是聖樂的根源和生長環境。第二部份則從儀式演變的各階段中,描述聖樂相應的改變。進而從兩者互動的軌跡中,取到界定禮儀音樂的依據。
天主教聖樂與社會的關聯
太虛與人間淨土最新研究之評述
太虛大師因當時社會批評佛教反現代化、厭世、逃避現實、寄生於經濟而作出回應,那麼很可能會把他對於「人間淨土」的思想看作是對社會福利及社會正義改革的號召,而這種努力只會影響在地球上生活的我們。另一方面,如果人們用與太虛一樣的傳統佛教觀念和目標來閱讀他的著作,可能會發現人間也可以存在於宇宙的其他地方。如果太虛大師的觀點的確如此,就不能將他的「人生佛教」翻譯為「入世佛教」和「入世淨土」,也不能把他的目的理解為只是為了提倡社會改革而排除其他傳統的修行及目標。本文從太虛大師關於人間淨土的論述,探討其如何運用現代宇宙觀提倡社會改革,也盡力保留傳統人間的觀念,讓人道特質可以在佛教宇宙觀裡彰顯。我們將會看到他保留了多少關於現實、心、修行和輪迴的傳統佛教觀點。
星雲人間佛教對老人關懷之探討——以宜蘭仁愛之家日托班為例
台灣在1993年時老年人口比例即達7%,正式邁入高齡化社會,並逐年遞增,迄2011年已占總人口比率10.74%,這同時又受到低出生率少子化的影響,以及台灣民眾受縛于儒家傳統孝養思想,無法像歐美西方家庭接受在養老院終老的觀念,因此,更突顯台灣老年照護的急迫需求。早期相關學術研究,主要針對政府老齡長期照護的政策研究,近幾年才出現老年日間照顧的探討。 老年人口預估已達12.5%超出全國平均比例的宜蘭地區,歷年來分別有天主教、基督教和佛教團體試辦過老人日間照顧,卻少有成功者,迄今卻未見任何有關這些宗教團體老年日間照顧的學術研究,故值得本論文以其中唯一成功由星雲人間佛教所辦的宜蘭仁愛之家日托班,在未蒙政府任何補助情況下,十多年來仍能成功經營的實例做深入探討,以瞭解星雲人間佛教透過日間照顧給予老人何種關懷?成效如何?以及在未來永續經營過程中可能面臨的困難?並藉以瞭解宗教信仰是否會影響老人參與日間照顧的決定因素。 本研究方法主要為質性研究之文獻觀察的比較與分析、實地的參與觀察以及透過仁愛之家工作人員、日托班學員與其家屬的深度訪談。希冀藉此論文呈現出基於星雲人間佛教對老人的關懷,所經營的老人日間照顧的成功模式,以做為未來有意辦理老人日間照顧者的參考。
音樂文化的涵化與本地化─從明清時期在華耶穌會教士對華人教會音樂發展之影響談起
本文將透過音樂歷史回顧及實際田野訪談的方式來檢視目前大陸華人教團本身如何因應現代社會之變遷,在教會禮儀音樂方面,進行“本地化"的工作,並進而針對其缺失提出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