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人間佛教的理論與實踐——以天台「一念三千」與「一心三觀」為主的論析
立基於天台教觀與人間佛教之間可能的關涉,本文論述之進行乃從個人多年來之研究領域─天台教觀─切入,亦即從天台教觀所宣倡之解行並重,以具體闡釋其中所可能蘊含之人間性,並進而以「一念三千」與「一心三觀」之間的相互依持、相輔相成所展現之教觀雙美的特質,以具體論析於當前社會推行佛教人間化之理論依憑與實踐法門。立基於筆者之前已進行之探討與所得之研究成果,本文或可以更具體而微地闡釋天台智者大師建構一念三千之用意,以及更詳實地鋪陳智者大師如何於行住坐臥中具體落實一心三觀之修證方法,而藉由如此之論析與舖陳,一方面或可將天台教觀與人間佛教之可能關涉闡明地更深入,同時亦期能回應本文對於推行人間佛教所依之理論與具體實踐之方法的關懷。
人間佛教的藍圖(上)
人間佛教的建設,在佛教界已經逐漸達成共識了!大陸、台灣、香港都在發揚人間佛教,自無疑義;日本雖無人間佛教的口號,但其所行所為,例如寺院的開放、僧侶參加社會事業、檀家制度的設立,以及佛教界創辦大學、開設百貨公司等,也都充滿了人間佛教的思想與具體實踐。乃至韓國也把古老的教團逐漸現代化,例如成立電視台等等,未來走上人間佛教的路線,這也是時代的自然趨勢。
「德化政治」:人間佛教的具體實踐方式——以星雲大師的政治思想為中心
星雲大師有關人間佛教發展的基本宗旨與建設方向,實際上就是佛教社會、德化政治建設與發展的一個基本綱領,進而把人間佛教的基本宗旨與發展法則,從「人間佛教」到「德化政治」都給予了明確的定義與論述。 本文依據星雲大師有關人間佛教社會思想的核心論述,集中討論以佛光山人間佛教模式為基礎的發展宗旨與核心理念,集中展現星雲大師有關佛教社會、心靈政治的基本理念,為人間佛教的進一步發展提供遠景藍圖,乃至建構一個圍繞著佛教社會、德化政治為核心價值理念的、全新的人間佛教理論體系。
空間‧儀式‧認同——人間佛教的記憶之場
1967年,星雲大師在高雄開創佛光山,致力於推動「人間佛教」。時至今日,佛光山在全球已經創辦近300所道。些遍布世界各地的佛光山道場,並非僅有佛教寺院一種形態,還包含學校、雲水醫院、美術館、圖書館、博物館等其他形態,成為佛光山在世界範圍內弘法的重要場所。這些遍布全球的佛光山道場聚了文化、教育、宗教等多元特徵,不僅承載著佛光山的歷史與記憶,更是「人間佛教」思想得以具體實踐的有機載體,由此也就構築了人間佛教的記憶之場。筆者認為佛光山全球道場之中,有兩個具代表性的空間場所,為台灣佛陀紀念館和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通過考察兩者具體的空間呈現與儀式展現之間的内在連,以及基於空間、儀式所建構起來的認同及其內在邏輯,以期揭示人間佛教記憶之場的建構過程及其在機理。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詮釋觀研究—以「解憂」為例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生命―生死―生活」的詮釋結構,既有來自於印度哲學、佛教哲學的要素,還包含對中國哲學傳統的吸納融匯。星雲大師融攝「空淨禪」的「生命―生死―生活」整體詮釋,是立足於「人間」的具體實踐,是大乘佛教菩薩精神的具體開展。以「解憂」為例,星雲大師主張將「憂苦」轉換為「憂患意識」、「先天下之憂」,以進取的精神將眾生的事業擔負起來,提出「慈悲即是佛性」的主張,擴展了慈悲的內涵,體現了佛教菩薩精神與中國傳統聖賢品格的會通。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詮釋觀是注重大乘菩薩道精神的佛教「實踐詮釋學」。
星雲大師對淨土思想的當代詮釋與具體實踐
星雲大師依循「現代化」的模式推動「人間佛教」,期望建設「人間淨土」,但並沒有因此否定傳統的淨土思想。星雲大師根據佛陀的聖言量,在弘法過程中運用現代化語言詮釋淨土思想:一是以現實人生遭遇的苦難、困境,反襯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二是揀擇現代人所熟悉的「環保」、「管理」的概念,譬喻阿彌陀佛施設淨土的誓願恩德。星雲大師更進一步以「極樂淨土」作為「人間淨土」的藍圖,提出在人間建設淨土的實踐原則,同時建構「佛光淨土」作為具體實踐。
星雲大師的共生實踐――以「敬惜字紙」為例
本文從「敬惜字紙」現象入手,考察星雲大師的共生實踐。「敬惜字紙」,對於星雲大師影響甚巨:「常有信眾誇我很聰明,我認為我的聰明是從『惜字紙』而來。」這真是非常有趣的事情。然而,時過境遷,許多人對於「敬惜字紙」已經非常陌生,為此,第一部分回顧和梳理「敬惜字紙」的歷史源流,可以確定「敬惜字紙」是中華文明的優良傳統。第二部分,從「敬惜字紙」和「書香世界」兩個層面考察星雲大師的共生實踐。在「敬惜字紙」方面,星雲大師總結「回收廢紙」的四種主要意義,第一、養成勤儉的習慣。第二、培養惜福的觀念。第三、建立環保的共識。第四、共創整潔的環境。對此,本文主要詳細考察了培養「惜福」觀念的價值意義,可以這樣說,佛光山的「敬惜字紙」實踐是非常系統、深入和細緻的,故本文特地介紹佛光山「敬惜字紙」的具體實踐方法。在第三部分,從費孝通先生提出的文化自覺精神出發,結合佛光山「敬惜字紙」共生實踐,認為「敬惜字紙」能夠具有以下三種現代意義,它能夠為當今社會的人們提供一種惜福知足,簡單樸實,富貴文明的生活方式;在心靈環保、生態環保等群體性實踐中還能夠培養社會公德,「有公德心,才算有修養;有辨別力,才算有學問」,這是當今世界公民必備的素質;它能夠為形成一個可欲的「理想世界」提供切實可行的操作途徑。通過以上研究可知,雖然我們處於資訊時代,「敬惜字紙」作為一種優良傳統,不僅能夠在現代化條件下找到合適的發展方式,甚至等而上之,進行「化現代」的嘗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