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十年來佛光山的佛教事業
五台山佛教文化國際學術會議綜述
禪宗五家宗旨與宗風
本文論述的內容主以禪宗的五家派別源流,五家宗旨及其宗風為主。在「禪宗的派別源流」中,介紹了禪宗五家的傳承,成立的先後次序,及目前尚存之派別。 在五家宗旨比較中,說明了各家不同的接引眾生的法門:1. 曹洞宗是以「五位」為其接引方法. 2. 臨濟宗是以「四料簡」為其接引方法. 3. 溈仰宗是以「九十七個圓相」為其接引方法. 4. 雲門宗是以「三句」為其接引方法. 5. 法眼宗是以「華嚴六相」為其接引方法。 在五家宗風比較中,指出了曹洞宗的宗風是綿密,穩建,不胡亂洩機鋒,言行相應; 臨濟宗則是「勢如山崩,機似電捲」,以「棒」,「喝」為其特色. 溈仰宗的宗風是明體用,方法平和,明暗交馳. 雲門宗的宗風是很隱約又高古,以顯其微露. 法眼宗的宗風則是「先利濟」,中庸篤實。
佛光山僧眾的人間佛教美育研究
星雲大師提出「佛教之美在於追求生命真善美的永恆開展」。以美育視角觀之,佛光山在世界五大洲展開的人間佛教弘法實踐就是「以人間佛教文化化人,以人間佛教之美育人」的「人間佛教美育」。本文以審美人類學與修行人類學為方法,以佛光山僧眾為對象,經探究人間佛教僧眾的美育途徑,包括佛教信仰以立美、身心修行以顯美、人間淨土以薰美、制度禮樂以滲美、歡喜和樂氣氛以育美五個方面。佛光山人間佛教僧才美育對現代僧才培養、中華美育理論建構、民眾「美好生活」的實踐都具有啟示意義。倘若僧眾在具體的美育實踐中更好地掌握文化主體自覺性和開放包容性的關係,使得「美美與共」得以在細微處落實,那麼真善美、神聖性與人間性、理想與實踐、出世與入世、方法與目的都相統一的人間佛教美育必然更具有影響力。
人間佛教況味
我最早接觸台灣佛教是在一九八八年前後,一九八九年三、四月間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以佛教文化開展﹁破冰之旅﹂,首次率團來大陸探親、弘法。那時我作為賴永海先生培養的碩士研究生,與南京大學的老師們一起到金陵飯店拜訪大師一行,很榮幸地受到了星雲大師的親切會見,初次領略了大師睿智幽默、和藹平實的風範。
人間佛教全球弘化問題略論——以美國為例
背景與目的:筆者在佛光山澳洲與美國分別院服務近二十年後,深感人間佛教法義殊勝,然而當地人士接受佛陀教法速度遠不如預期。因此,隱藏於授與受兩者之「鴻溝」,是值得進一步探討議題。 研究方法:其一:以電子檔案問卷調查表,電郵到佛光山美國各分別院,請當地出家僧眾填寫 (76%)。其二:以紙本問卷調查表發給曾服務於過美國寺院,但現今人住台灣出家僧眾填寫 (24%)。將所得資料數據進行統計、分析,並逐步歸納影響佛教本土化因素。 研究結果:接受佛法西方人士近五年來有成長;中華文化活動與禪修是吸引本土人士走入寺院最佳方便法;外語能力是弘法人員最需要加強弘法技能;中西文化差異是佛教本土化最大困難之一。 結論與建議:為加速佛教本土化,加強弘法人員外語能力外,可透過與當地美國文化專家學者交流,進一步全面解讀美國文化,藉以降低或消除「文化衝突」。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親歷記
第一次接觸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是在一九八九年。當年的三月份,星雲大師應中國佛教協會趙樸初會長的邀請,來到大陸訪問探親,一時轟動了大陸。時任政協主席的李先念親自接見了星雲大師,佛教界、學術界、文化界的名流紛紛和星雲大師聚談,並希望兩岸進一步加強佛教、文化、教育等領域的交流。星雲大師此次訪問也是兩岸佛教界隔絕多年後的一次重要的交流,是兩岸關係發展中的重要事件。
人間佛教與漢傳佛教的現代化、國際化
人間佛教最為突出的成就是實現了漢傳佛教的現代化和國際化。人間佛教的倡導者和實踐者均期盼在回到佛陀本懷的前提下,用現代人樂於接受的方式弘傳佛法。如佛光山星雲大師在上個世紀的五六十年代便提倡佛教隊伍的改革、佛教生存方式的改革、佛教組織的改革、佛教制度的改革、佛教戒律的改革、佛教弘法手段的改革、佛教教育的改革、佛教文化的改革、佛教弘法的國際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