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當代學佛趣徑── 人間佛教
當今雲端科技時代是個爭取時間、講求實用的世代,蔚為風潮的翻轉教學將成為未來全球教育趨勢。而佛法的傳播,旨在透過教育來提升人的精神層次、淨化心靈、與轉化生命,是一種難以詮釋的默會知識與密契經驗,需透過個人直接在生活中去體驗,若仍依循傳統講經說法與循序漸進的修持體證,恐怕不易為現代求快、求新、求變、求成效的新世代所接受。當傳統教育模式遇見雲端科技發生撞擊,逐漸將學習主權還給學習者之際,直接透過個人在生活中體驗的人間佛教,勢必是當今及未來傳播佛法的趣徑。
成立「人間佛教圖書館」
使佛陀紀念館、人間佛教圖書館、佛光山分別成為佛寶、法寶、僧寶的象徵:佛陀紀念館供奉佛牙舍利,從文化、教育給人歡喜,接引廣大眾生親近佛教,佛光山積極培育僧才,從信仰、教育給人希望,培養佛門龍象住持正法。若能有一個搜集全世界「法寶」的圖書館,也是從教育、文化方面,接引學術界的人才,可以給學者許多的方便,也會因此產生研究的信心。
對佛光山人間佛教理論與實踐的建議
佛光山的成就,舉世矚目,不僅在華人地區,而且在歐美以及東亞地區,一直以來受到佛教界和學術界的普遍關注。佛光山在世界各地所開設的道場,不下百餘所,就日本來說,就有近十處之多。然而,日本學界關於佛光山的研究,據「日本國立情報學研究所」提供的學術論文檢索系統 (CiNii),日本最早撰寫文章介紹佛光山,卻始於二○○○年,迄今只有十三篇文章,其中包括台灣學者用日文撰寫的四篇;時間之晚,文章數量之少,不能不令人深感意外。而且,通讀這些文章,大都以介紹性內容為主,基於學術語境的研究性論文並不太多。不過,這些學術語境的研究性論文,在方法論上,有一個共同的傾向,即從宗教社會學的角度,關注佛光山所推行的人間佛教事業,如國際推廣、社會教育活動、華人社會、比丘尼的作用、與日本的關係等。
如來使精神與人間佛教
在人間佛教的實踐中,對於佛教思想史的資源,仍有諸多可以進一步發掘之處,比如,法華經中的如來使精神就是推動人間佛教深入發展的重要思想資源。依此經如來使的思想,如來使的弘經三軌、四安樂行,對於人間佛教的建設來說,都有方法論的意義。
人間佛教宗要——人間佛教座談會專題開示
佛教講得深奧一點,三藏十二部、戒定慧都是人間佛教;講得簡單一點,如我剛才所說的人間佛教四個宗要: 第一、家國為尊。 第二、生活合理。 第三、人事因緣。 第四、心意和樂。 當然這四句話、十六個字,還不能把人間佛教全部說個究竟、說個周全。
從人間佛教說佛教改革與社會進步
在漢傳佛教中,最具有現代性,也最能代表佛教未來發展方向的是人間佛教。儘管人間佛教已經走過百年的歷程,但是它還沒有完成,還是新生事物,前程遠大,因此,人間佛教的話題本身就包含有對未來的關切。
美在人間—佛教詩學的審美意義
雖然大家都認為儒道釋三家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代表,但若我們回憶一下小學、初中、高中以至大學的受教育經歷,可以明顯感覺到佛教文化教育的被忽略。多年的傳統文化教育的偏頗造成的一個後果就是,一方面我們都知道歷史上佛教對中國文學影響深遠,另一方面今天我們又習慣避開佛教文化去回望文學的歷史,這不是一個明顯的矛盾嗎?這是一個明顯的問題,但多年來卻鮮有人去深刻反思。本文提出「佛教詩學」這一概念進行討論,就是想從一個具體的點,對上述問題進行一點反思。
人間佛教的未來——人間淨土的實現與人間佛教國際化
星雲大師六十餘年來一直不遺餘力宣導、實踐、推動、落實人間佛教,講求人間現世,積極推動「人間佛教」,期望在永續的教化過程,完成建立人間淨土的弘願。大師說:「佛光山提倡人間佛教,是一個菩薩的道場,……以菩薩慈悲為共願,結合僧、信二眾的力量,將這個五濁的娑婆世界,建設成清淨的人間淨土。」
「人間佛教經濟觀」的省思
很高興今年再度來到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與諸位專家學者共聚一堂。筆者曾在2015年、2016年兩次應邀參加「人間佛教座談會」,分別探討了星雲大師倡導人間佛教的思想底蘊,以及從《雜阿含經》中探索人間佛教思想的淵源。今年想從當前世界經濟的走向與危機,討論人間佛教對於未來人類文明發展可能提供的協助,以就教於方家先進。
從行門看人間佛教
台灣的高等教育過去追隨西方科學理性的腳步,宗教被視為非理性,不能進入校園。民國80年左右才開始有宗教學系的設立,至今全台宗教系所不出10個;再者,我是個皈依三寶30幾年的資深佛教徒,進佛光大學任教之前卻恥於承認自己佛教徒的身份,這是何故?因為舊社會的佛教思想給人無知、落後、迷信、神格化遙不可及的印象;加上我是高校學者,必須以理性、前瞻、實證、學術權威為表徵,那些會關涉到無意識領域、非理性世界的東西,自然被壓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