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序言: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價值重估思想的殊勝意義
我們通過對照大乘佛教一些重要經典的思想,及星雲大師著作及其人生中所體現的智慧,揭明般若慧與善巧方便智之不一不異、相輔相成,是佛教智慧,尤其是大乘佛教智慧最重要的特徵,同時揭明般若慧與善巧方便智之辯證彰顯、平衡開發,是星雲大師一生學養中最為引人注目的智慧的品格,由此我們已經為星雲大師及現代人間佛教理論與實踐尋找到了根本的依據。那麼這種與般若相互統攝的善巧方便在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之具體展開中,究竟呈現出什麼樣的形式呢?我們可以說有關價值重估的思想代表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方法思想,它本身就是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善巧方便智慧之具體化和外在化。因此對於大師價值重估思想的進一步研究,可以讓我們更深刻地體驗其善巧方便修養的性質,也讓我們有機會更好地、更系統地理解貫穿,在大師人間佛教一切理論施設及實踐開展中的智慧的深度與廣度。
論人間佛教的「現代性」與「傳統性」——從太虛大師到星雲大師
人間佛教自近代太虛大師提出,經過一批佛教大德們的理論完善與實踐證成,現在已經成為「兩岸四地」中國佛教的主流思潮與實踐模式,而台灣星雲大師開創並引領的佛光山人間佛教模式,已經將人間佛教帶向了世界化發展,成為二十一世紀中華文化影響世界的一個重要淵源。人間佛教何以能夠成為當今中國的佛教主流思潮?何以成為佛教現代化生存的必由之路?這正是因為人間佛教既因應了時代發展的現實要求,又扎根於佛教的精神傳統與佛陀本懷。換句話說,正是因為人間佛教做到了「隨緣不變」、「不變隨緣」,契理契機地將佛陀本懷與現實社會生活密切結合起來。用學術一點的語言來說,正是因為人間佛教實現了佛教在現時代「現代性」與「傳統性」的融合,才使得傳統佛教煥發出現代氣息與生命力。星雲大師曾對人間佛教做過精闢的解釋,他說:「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凡有助於增進幸福人生的教法,都是人間佛教。」事實上,這一對人間佛教的理解當中,就包含了對人間佛教「傳統性」與「現代性」的高度概括,「佛說的」涵蓋了佛教的「傳統性」,「人要的」則是涵蓋了佛教的「現代性」。本文試以太虛大師到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發展歷程,略論人間佛教的「現代性」與「傳統性」。
序: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價值重估思想的殊勝意義
我們通過對照大乘佛教一些重要經典的思想,及星雲大師著作及其人生中所體現的智慧,揭明般若慧與善巧方便智之不一不異、相輔相成,是佛教智慧尤其是大乘佛教智慧最重要的特徵,同時揭明般若慧與善巧方便智之辯證彰顯、平衡開發,是星雲大師一生學養中最為引人注目的智慧的品格,由此我們已經為星雲大師及現代人間佛教理論與實踐尋找到了根本的依據。那麼這種與般若相互統攝的善巧方便在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之具體展開中,究竟呈現出什麼樣的形式呢?我們可以說有關價值重估的思想代表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方法思想,它本身就是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善巧方便智慧之具體化和外在化。因此對於大師價值重估思想的進一步研究,可以讓我們更深刻地體驗其善巧方便修養的性質,也我們有機會更好地更系統地理解貫穿在大師人間佛教一切理論施設及實踐開展中的智慧的深度與廣度。
佛教道德教化的理論支撐、基本特性及其同個人生活的關係
佛教道德是佛教淨化人間的重要資源,歷來受到星雲大師的高度重視。人間佛教通過「三好」、「四給」等一系列的實踐,為佛教道德的認同與落實尋找可行的出路。佛教道德因其所具有的理論支撐而建構了一種內在驅動機制,從而獲得了倫理的主體性,使佛教道德的落實成為一種積極主動的實踐過程。佛教道德所具有的文化個性,使其同其他道德有了明顯的區別,並與個人現實生活產生了深度的關聯。
序: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價值重估思想的殊勝意義
我們通過對照大乘佛教一些重要經典的思想,及星雲大師著作及其人生中所體現的智慧,揭明般若慧與善巧方便智之不一不異、相輔相成,是佛教智慧尤其是大乘佛教智慧最重要的特徵,同時揭明般若慧與善巧方便智之辯證彰顯、平衡開發,是星雲大師一生學養中最為引人注目的智慧的品格,由此我們已經為星雲大師及現代人間佛教理論與實踐尋找到了根本的依據。那麼這種與般若相互統攝的善巧方便在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之具體展開中,究竟呈現出什麼樣的形式呢?我們可以說有關價值重估的思想代表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方法思想,它本身就是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善巧方便智慧之具體化和外在化。因此對於大師價值重估思想的進一步研究,可以讓我們更深刻地體驗其善巧方便修養的性質,也讓我們有機會更好地更系統地理解貫穿在大師人間佛教一切理論施設及實踐開展中的智慧的深度與廣度。
從「山林佛教」走向「人間佛教」的弘法精神 ――星雲大師「同體共生」的菩薩道理念
本文主要從太虛大師提出的「人生佛教」、「人間佛教」談起,並反省從「山林佛教」走向「人間佛教」的內涵。本文提出人間佛教於二十世紀三〇、四〇年代之際,是一個共構性的思想結構,當時佛教界僧俗二眾,不約而同地對此思想信念產生共鳴,與當時佛教腐敗有關。拋棄鬼神的宗教是共識,星雲大師進一步斬釘截鐵地表示人間佛教即是佛教,乃至是佛教的全部,徹底地實踐「此地此時此人」的理念,並闡述「人間佛教」的菩薩道精神。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思想建基於《華嚴經》,依華嚴思想來建構他的「同體共生」的理念。「同體共生」之理念即是由因緣觀作為法理依據,大師透過善巧方便,以現代人的語言,闡述緣起性的佛法要義,並強調「人間佛教」行者最終須體解中道緣起的空性。
試論人間佛教的超越性 ――以星雲大師的思想為例
從人類的歷史來看,世界性的各大宗教都有超越人生與現實的教義與教理,由此開啟了信眾追求彼岸世界的修行之意志。佛教作為古老的世界性的三大宗教之一,在超越性方面具有獨特的意義與價值。隨著二十世紀以來逐漸成為一個主流的人間佛教之潮流,在超越性方面也成為世人關注的焦點之一。星雲大師成功地開創佛光山的人間佛教之弘法模式後,也形成了具有自我特色的超越性之理論。星雲大師秉承佛陀創教之本懷,結合時代的特色,在建構人間佛教的超越性理論體系時,從世間法、出世間法的角度來分別予以詮釋,由此形成世間法層次的超越與出世間法層次的超越,而佛教所追求的涅槃之境,則是星雲大師所闡釋的人間佛教超越性的最高表現形式。
星雲大師的佛教現代化及人間佛教思想
星雲大師繼承了太虛大師的人生佛教思想。他立足於現代人生,結合現代人的根機,將佛教的思想和精神以現代人熟悉和樂於接受的方式表達出來,因而他極力宣導和實踐具有人間進取性、積極樂觀性、喜樂性、利他性、普濟性、生活化、大眾化、事業化、國際化等特徵的現代人間佛教。與印順法師偏重於理論論證和辨析性的人間佛教風格不同,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思想更為傾向於綜合、圓融與實踐。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思想是以人乘佛教為基礎,以大乘般若空觀中道思想為眼目,以大乘佛教法界圓覺學尤其是禪淨二宗為歸趣,以建立人間淨土為目標。星雲大師是以人間佛教融貫五乘佛教,並且試圖將人間佛教的精神落實到現代社會普通一般人的生活之中。
從《人間福報》「讀報教育」探討佛教的社會教化功能
傳統佛教是以杜絕外緣為修持,以世法為障礙。但以菩薩道為核心的人間佛教卻全然以不同甚至相反的思惟,以世人眼中的障道因緣為弘法利器與助緣,帶給世人另類的思考與震撼的翻轉教育。尤其更要用這種直接面對現實生活,解決現實人生問題的方法,來完成「人」的淨化與世界的改變。這正是人間佛教的最大特性――人間性的關懷與一切有情的解脫。由於這種積極入世的修證法與求證解脫的傳統修證模式大相逕庭,故早在二十世紀初期的中國佛教便已掀開革命的序幕,至今歷經一個世紀的爭辯與審視,可以在台灣的佛光山看到成果與印證。本文就是針對佛光山教團的菩薩道事業《人間福報》作一「功能性」探討與田調,特就目前在台灣唯一由佛教團體創辦的日報,進行弘法功能的分析調查;並以《人間福報》的校園閱讀策略人間佛教「讀報教育」為研究主題,透過《人間福報》「讀報教育」在校園的深耕執行,做成果與弘法關係之探究。從中透析出入世弘法事業,是利樂有情進趣菩薩道之善巧方變與可行方法。
序: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價值重估思想的殊勝意義
我們通過對照大乘佛教一些重要經典的思想,與星雲大師著作及其人生中所體現的智慧,揭明般若慧與善巧方便智之不一不異、相輔相成,是佛教智慧尤其是大乘佛教智慧最重要的特徵,同時揭明般若慧與善巧方便智之辯證彰顯、平衡開發,是星雲大師一生學養中最為引人注目的智慧品格,由此我們已經為星雲大師及現代人間佛教理論與實踐尋找到了根本的依據。那麼這種與般若相互統攝的善巧方便在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之具體展開中,究竟呈現出什麼樣的形式呢?我們可以說有關價值重估的思想代表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方法思想,它本身就是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善巧方便智慧之具體化和外在化。因此對於大師價值重估思想的進一步研究,可以讓我們更深刻地體驗其善巧方便修養的性質,也讓我們有機會更好地更系統地理解貫穿在大師人間佛教一切理論施設,及實踐開展中的智慧深度與廣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