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回頭與超拔的世界
本文首先以野狐禪的不落,不昧因果談事物的偶然,非偶然,又非必然三層次. 點出其均有無窮層次,而決定處則落在觀法之正確與否. 人均生存於「回頭」與「不回頭」的世界中; 前者是一不斷反省自覺,改過回頭的正面,真實存在的世界; 而後者則是由於心靈的陷溺,結習未盡,以物交物,而失其向上一機,所以心靈陷溺,而成「無明」之境. 故萬象三千,大千世界的更易,均來自「心念」的轉換; 由此方能克服外道,唯有「心」的放下(種族,時空,身等相)才能超越,而「道」就在放下與超越裡. 果此則會放心光,去心火,而成道. 此皆由一心而生,一念而轉,故無論行路,開田,吃點心,只要觀心,便可體道. 此外由雲門的風姿說到農與禪,而解決人類最大危機的方針是生命,心靈性情,智慧的回歸,如此才能成聖成佛; 最後談涅槃佛性與禪宗特質及其八要義,以明究竟之境。
以翰墨為佛事:從星雲大師「覺有情」 世界墨跡巡迴展論其文化傳道效益
神聖與世俗的相輔相成——人間佛教的幾個理論問題
本文認為:佛教的入世轉向,神聖和世俗的相輔相成,造就了當代人間佛教的興起。本文據此對人間佛教的以下幾個重要理論問題,即:(一)一闡提人皆有佛性;(二)平常心是道;(三)禪與生活;(四)內聖外王;(五)心與境,提出了自己較為系統的理論詮釋。
化世與益人
回顧過去十五年來,所有佛光會員分布在世界各地化世益人,大家不辭辛苦的弘法傳教、成立分會、舉辦各類活動,乃至護持佛光道場所推動的各項弘法事業等,不但在生活中參與奉獻,增加很多宗教體驗,同時也為自己與社會寫下無數的歷史,尤其見證了佛光會的成長以及「佛教全球化」發展的成就,因此今天在這裡首先要對大家表示由衷的讚歎,同時藉由這次的因緣,提出「化世與益人」,作為今年大會的主題,也是表示對各位佛光會員的一分期許與希望。 談到「化世」與「益人」,我想到自己這一生,從十二歲出家以來,心中始終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為了佛教」。
源起佛陀——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入世修行品質
釋迦的佛教是宗教和哲學的混合體,因為教義複雜繁瑣,造成傳承者對其產生了分歧性解讀。有些分歧使得釋迦去世後誕生的一些教派偏離了釋迦的本義,他們遠離社會生活,只傾心於出世的修行環境,執於自利自證的自我修行。釋迦用自己成佛而入世、開示眾生、幫助眾生得智慧成佛果的事蹟,表明了釋迦慈悲為本、入世修行的情懷。這種情懷和釋迦佛教的教義是統一的,緣起論、四聖諦論中釋迦示人以苦成之理和滅苦之道,提示人們既注重自我修行,也注重入世修行。星雲大師通過對佛教史的思考與釐定,直接佛陀思想,直指佛陀本懷,積極倡導人間佛教,發揚釋迦以救助眾生為最高追求的慈悲利他精神,把佛陀入世修行的思想外化到人間生活的各個環節和角落。
以《大寶積經.寶梁聚會.阿蘭若比丘品》為依據的動物倫理實踐
本文以《大寶積經.寶梁聚會.阿蘭若比丘品》為主要的依據,探討佛教的動物倫理實踐。在論述的行文,由如下的六節串連而成。第一節,「緒論」,開門見山,帶出研究主題,並且逐一交代論文的構想與輪廓。第二節,著眼於系列的造業與追逐為因緣而推動六道輪迴,總述佛教的生命世界觀,進而從消極面與積極面,總述佛教的動物觀。第三節,就本文在文獻上最主要依據的《大寶積經.寶梁聚會》 ( 或《寶聚經》) ,從經文主軸與各品要旨,予以概略說明。第四節,以經常勤行精進、善於潔淨品格、正觀世界實相、與積極培育慈心這四個重點,勾勒阿蘭若比丘的核心素養。第五節,根據經證,以「佛教慈悲為懷的奉獻式動物倫理」為總綱,探討阿蘭若比丘依教奉行的動物倫理。第六節,「結論」,總結本文的要點。
比丘尼僧團的發展
五十多年前,我初到台灣的時候,見到比丘尼們一輩子在寺院裡清理灑掃,在家女性也總是躲在道場的廚房裡燒煮炊爨,心中頗不以為然,於是我開始訓練佛教婦女們從事各種佛教事業,發覺女眾具有耐煩細心的特質,做起事來絲毫不讓鬚眉。所以,初建佛光山的時候,我就喊出「四眾共有,僧信平等」的口號,我不但設立佛學院,讓有心學佛的男、女二眾都能入學就讀,而且訂出規章制度,讓比丘、比丘尼們都享有同等的權利義務,讓在家、出家的弟子們都有加入僧團,參與寺務的機會。
星雲大師善巧方便思想研究—以《人間佛教佛陀本懷》為中心
星雲大師認為,善巧方便不僅是佛陀說法度眾之根本依據,同時也是中國佛教保持長久生命力的關鍵,更是當代人間佛教理論構建與實踐展開之依據。以上三點,共同構成了星雲大師善巧方便思想的基本内容。星雲大師的善巧方便思想,既源於他對大乘佛教菩薩道精神的體認,亦源於對人間佛教事業的理論深研和實踐探索,更源於他對當代人間佛教理論實踐渡展本身所作的深刻反思,其不僅對佛光山今後的發展,發揮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時對人間佛教整體事業在未來的發展同樣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
星雲大師對「人間佛教」的闡釋研究 —以《星雲大師演講集》為中心
星雲大師的經典疏釋為人間佛教的弘揚提供經典依據,奠定理論基礎。其現身說法,演講匯集是大師弘法的具體展現。《星雲大師演講集》大師弘法的歴程,更是對人間佛教理念闡釋的鲜明見證。本研究立足於大師在演講中體現出對人間佛教理念的闡釋向度、闡釋思惟、闡釋特點,探析大師的宗教實踐智慧。筆者認為星雲大師對「人間佛教」的闡釋具有三個向度,大師的闡釋理順了佛性與人性、佛法與辦法、佛道與人道的關係;在闡釋過程中,大師呈現出積極正向的闡釋品格、敘事說理的闡釋手法和平易通俗的闡釋語言,讓人感受到大師深入淺出、娓娓道來的演講與行文風格其學貫中西、旁徵博引的學者風範。大師運用佛教義理闡釋智慧,連接起佛教與社會、個體與他者關係,實現佛教信仰與社會信仰的相互整合與相互建構。大師回歸佛陀本懷,溯源正本,順應時代發展,開啟了人間佛教的新扉頁。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高等教育實踐研究—以佛光大學為中心
本選題以佛光大學為主要研究對象,通過佛光大學神聖與世俗的二重屬性,發掘出作為佛光山文教事業重要一環的高等教育,在現代佛教走出山林、融入社會的過程中,如何與現代文化教育相結合,通過教育事業向社會傳達人間佛教的精神,試圖梳理和提煉出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教育實踐,並且對以人間佛教為代表的現代宗教如何通過文化教育事業對社會的貢獻和影響進行初步探索,展現出一條「佛教人間化」成功、現實、可行、積極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