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華嚴法界觀法的構造及其特質
本文針對華嚴祖師們,對觀行實踐法門的特質略加詮述. 首先提到華嚴法界觀法的分類與開展:日本凝然大師根據華嚴諸祖的立論,將華嚴觀法分為十類. 律藏大師將華嚴觀法分為三門,即約教淺深門,直顯奧旨門與寄顯染淨門. 杜順禪師的五教止觀,是以五教的深淺作為觀法的組織. 智儼對華嚴觀法的立論可分為兩大類,即為一般教義所產生的觀法,與僅限於華嚴別教的觀法. 法藏的「妄盡還原觀」總分為六門,法藏認為三界虛妄,唯一心作,並依據諸聖教開為十重來說明此心,即「十重唯識觀」. 澄觀的「華嚴心要觀」站在禪宗立場解說華嚴心要,「三聖圓融觀」是以文殊普賢之因分與如來之果分,如此因果不二而三聖圓融. 其次略述杜順法界觀門的結構:杜順的「法界觀門」為華嚴宗成立的磬石,在此對真空觀,理事無礙觀,周遍含容觀三門分別加以敘述. 最後討論性起觀與緣起觀,性起與緣起乃一體之二義,故「法界緣起觀」可自「性起觀」來發揮其玄旨。
《成唯識論直解 》觀感漫談
從「唯識」觀照迷惘的心
佛教是個講「心法」的宗教,其中又以「唯識學」對心的分析最為縝密透澈。「唯識」的主張與實際生活多所相應,完全掌握了人類的心理狀態,可謂「佛教的心理學」。
唯識空觀的研究
試論星雲大師涅槃觀
本文是筆者閱讀星雲大師的著作〈佛教的圓滿世界• 第一篇涅槃寂靜〉後之心得,經由研讀大師的著作,希企透過大師的言論,引領筆者真實理解大師論述涅槃寂靜之義理,企圖了解其論述所引述之中觀、唯識、天台、禪宗等宗派教理,在漢傳佛教脈絡下,對大師涅槃思想觀及人間佛教行誼之影響。 筆者本文進行方式,仍以大師所下之標題為論述主軸,就其文所分述:一、涅槃的意義,二、涅槃的異名,三、涅槃的特性,四、涅槃的種類,五、涅槃的境界,六、涅槃的求證。依序探討文本引經據典之依據,爬梳其所涉及經論與大師所詮之義理及獨特見解。就筆者之探討、認知與理解下,大師對涅槃寂樂所作之詮釋義理,善舉諸經為解,方便權巧言說佛法總學如三法印、三學、四攝及六度等,來開發眾生本具自性清淨心,以達自度度人之究竟解脫,追求人生圓滿自由自在的生活。這一切都不離人世間,將佛法落實在現實生活裡,傳遞「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佛教理念,印證其人間佛教之最終理趣。
星雲大師心識觀研究
星雲大師在《人間福報》對於「阿賴耶識」的專題談論中,做了「阿賴耶識是『我』,是吾人的真心本性」、「阿賴耶識永恆不會消滅」這樣的談論,這一談論曾引起網路上的一些爭論。本文擬就星雲大師在其他的著作裡關於談論「心識」的資料來做出爬梳,希望能對整體的心識觀有一了解,再來對星雲大師這樣的解釋作一理解。而在這些關於心識的談論資料中,我們看到星雲大師有著唯識學的立場,不過更多的是真常唯心如來藏的立場來談論心識,「阿賴耶識是『我』,吾人的真心本性」可以從真常唯心如來藏的立場這一場得到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