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無聲息的歌唱》 ——新僧星雲的宗教革新與文體革新
讀星雲大師《六祖壇經》
星雲大師前後給信眾們講過多部佛教基本經典的經義,如《金剛經》、《心經》、《維摩詰經》、《六祖壇經》等,其中尤其重視《六祖壇經》。此次編輯大師《全集》又特意將《六祖壇經講話》放在了「經義」篇的首篇,乃至《全集》的第一冊,可見大師對此經的重視程度。
我對星雲大師「共識與開放」的體認
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今年在國際佛光會世界大會上給大家的大會主題「共識與開放」,星雲大師是以什麼樣的「共識」,領導全球三百多萬個佛教徒?「佛光山有一千兩百多位法師,我們來自二十六個國家,不僅彼此膚色不同,語言不同,就連文化、習慣、思惟,也有所不同,有趣的是,我們沒有薪水,沒有假期,沒有私人往來,每天工作至少十四個小時,說我們是因為共同的宗教信仰,嚴格說,應該是我們所信仰的宗教「內容」。」....「其次,我們來講「開放」,這兩個字,美國因為開放,吸收了全世界最頂尖的人才,擁有最好的科技,最靈活的企業….,可以說引領著世界的潮流。大陸因為鄧小平先生的改革開放,翻轉了整個大陸人民的生活,讓世界走向中國,也讓中國走向了世界。同樣的,我觀察星雲大師的一生,之所以能夠將佛教走向世界五大洲,也因為「開放」的胸襟。」
再忙都要讀書
魚雁交流是星雲大師與教內外往來互動、弘法度眾的重要方式之一,尤其是在早年電信交流不發達的年代。大師說他一生所寫的信件超過數萬封,有的已經遺失,保存下來此次收入《全集》的仍有三大冊,其中《星雲書信1》有一章專門收集了大師給傳燈學院徒眾的信。大師創辦「傳燈學院」是通過書信方式對弟子進行函授教育。因為佛光山在世界各地建有很多道場,加上大師本身繁忙,很難面對面對弟子言傳身教,只能靠寫信指導。
星雲大師的國家觀——從理論到實踐
政教關係歷來是宗教社會思想的重要議題,隨著現代性對宗教信仰社會基礎的影響,宗教社會化程度的不斷加深,對政教關係類型與互動方式的探討也愈加深入。「國家」作為政教關係的核心概念,對國家本質、職能、發展等問題的研究也成為佛教關注的重點自太虚大師佛教革命提出「人間佛教」並宣導「政不干治」這一念以來,人間佛教逐漸從私人領域回歸公共領域,在諸多社會领域發揮著巨大影響力,佛教對國家的理解也隨之發生變化。 在佛教社會化進程中,人間佛教與國家在互動中連繋緊密。星雲大師作為人間佛教理念與傳統最好的繼承者和建設者,實踐並發展了太虚大師人間佛教政治理念,家學說成為大師作中的重要議題·星雲大師結合佛學經典及政治學理論對國家的本質、職能、政教關係、家認同等問題提出了富有創見的觀點,重申「政不干治」的主張,以公民權利為基礎,以自由民主平等為理念,以建設人間淨土為最終目的積極投身於政治活動,在公共領域中發揮著獨特作用。探討星雲大師的國家觀念,整合星雲大師國家理論,對社會治理,國家認同以及妥善處理政教關係等問題均有建設作用。本文旨在從宗教社會學角度出發,梳理星雲大師國家學說,探討人間佛教同國家的關係,從人間佛教公共領域制度化實踐中推演出國家與社會良性互動的模型,歸納星雲大師理想家類型與建設人間淨士的政治社會理路。
從彼岸到此岸 ―星雲大師對《阿彌陀經》的理解與運用
《阿彌陀經》作為中國佛教歷史上極其盛行的淨土信仰的主要經典,歷來不乏有高僧大德對其闡釋,弘揚人間佛教的星雲大師亦對此經有自己的理解與運用。通過分析,發現星雲大師對《阿彌陀經》的理解與運用在部分繼承傳統解經的同時,亦有較大的個人創新,呈現出不變與變、變重於不變的態勢,具有強烈的人間性、實用性、現代性、世俗性和圓融性的特性。這體現出鮮明的人間佛教思想特點,促進了人間佛教思想的弘揚,對佛教經典在新時代背景下的理解與運用有重要的現代變革意義,同時,也推動了佛教經典理解與運用的現代化轉型。
祈願的演變發展與反思
祈願從古至今一直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傳統的祈願是人與神之間的一種契約關係,有繁複的儀式和虔誠的信仰。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網路祈願開始風靡。網路祈願不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祈願本身的神聖性和信仰也逐漸消解,從中不難看出當代人精神價值的喪失。星雲大師的《佛光祈願文》不僅保留了傳統祈願中的「為大眾、國家、世界」的利他精神,更適應了當代人的需求。因此,本文以《佛光祈願文》為依託,思考網路祈願的缺失,是有重要意義的。
真誠的告白,殷殷的叮囑
大師弘法七十餘載,長於筆耕,內容包括講經、談禪、說偈等。講經、談禪、說偈,一直是禪宗大德弘法的主要方式。星雲大師是近當代弘法特別出色、特別奏效、特別善於啟迪人和接引人的一代大德。多年來以文字般若接引了無數大眾,這些好書收錄為《星雲大師全集》,實在是廣大讀者的福報。大師這些傳世佳作,文筆簡潔流暢,內容深入淺出,讓人讀後眼前一亮、大有啟發,是追隨大師實踐人間佛教信眾極多的一個原因。
「身」與「心」的結合―星雲大師體育弘法
體育運動不僅可以強健體魄,還可以強韌心性。星雲大師獨具慧眼,把佛法和體育結合起來,把運動場化身為弘法利生的道場。實驗一,以運動員心理建設系統為依據,為佛光球隊建立「術道兼修」的心理訓練目標。結合佛光特色心理服務進行實驗干預,包括法師開示和靜坐。最後通過自我監控及回饋評價佛光特色心理訓練效果。運動心理學不僅包括競技體育,還包括大眾健身。實驗二,主要探討佛光啦啦隊鍛鍊的心理效應,對光中幸福啦啦隊的26 名隊員進行4 次實驗干預,最後進行實驗前後《自測心理健康評定量表》回顧自評。本研究發現,佛光特色的心理訓練是「身」與「心」的結合,「術」與「道」的兼修;星雲大師體育弘法通過耳濡目染,薰習三好,以球會友,傳播佛法。星雲大師體育弘法推動全民健身,落實信仰傳承,開闢修行法門,共建五和社會。
長阿含經研究
本文筆者分別介紹長阿含的地位,長阿含各經的異譯及漢巴對照表,長阿含各經大意. 作為對長阿含經的初探. 大致擇要點如下: 一. 長阿含經之地位 (一) 長阿含和長部之關係,兩者在內容上有相當的不同,各有其特色. 原本長阿含己散佚,所以漢譯長阿含的存在價值,更倍受重視. (二) 長阿含經的內容顯示,長部,長阿含體系之原始經典約成立於西元前三世紀至西元前二世紀間,且北傳較南傳為晚。 (三) 長阿含經編輯目的,對外求破邪顯正; 對內求闡明解脫道之教義信條,以成就佛陀之教。 (四) 從長阿含經之內容,可知與各部派之傳統部分而尋出二者共有教義,了解為屬何部派之依據。 (五) 分別與四阿含在成立代年代及內容,部派關係作比照,以暸解長部,長阿含經在四阿含中的地位。 二. 長阿含經各經之異譯及漢巴對照表:此部分引用日人赤沼智善《漢巴四部阿含互照錄》資料,加以增補而成。 三. 長阿含各經大意:筆者把握各經大意內容,以簡潔文筆依序記載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