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星雲大師善巧方便思想研究—以《人間佛教佛陀本懷》為中心
星雲大師認為,善巧方便不僅是佛陀說法度眾之根本依據,同時也是中國佛教保持長久生命力的關鍵,更是當代人間佛教理論構建與實踐展開之依據。以上三點,共同構成了星雲大師善巧方便思想的基本内容。星雲大師的善巧方便思想,既源於他對大乘佛教菩薩道精神的體認,亦源於對人間佛教事業的理論深研和實踐探索,更源於他對當代人間佛教理論實踐渡展本身所作的深刻反思,其不僅對佛光山今後的發展,發揮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時對人間佛教整體事業在未來的發展同樣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
星雲大師對「人間佛教」的闡釋研究 —以《星雲大師演講集》為中心
星雲大師的經典疏釋為人間佛教的弘揚提供經典依據,奠定理論基礎。其現身說法,演講匯集是大師弘法的具體展現。《星雲大師演講集》大師弘法的歴程,更是對人間佛教理念闡釋的鲜明見證。本研究立足於大師在演講中體現出對人間佛教理念的闡釋向度、闡釋思惟、闡釋特點,探析大師的宗教實踐智慧。筆者認為星雲大師對「人間佛教」的闡釋具有三個向度,大師的闡釋理順了佛性與人性、佛法與辦法、佛道與人道的關係;在闡釋過程中,大師呈現出積極正向的闡釋品格、敘事說理的闡釋手法和平易通俗的闡釋語言,讓人感受到大師深入淺出、娓娓道來的演講與行文風格其學貫中西、旁徵博引的學者風範。大師運用佛教義理闡釋智慧,連接起佛教與社會、個體與他者關係,實現佛教信仰與社會信仰的相互整合與相互建構。大師回歸佛陀本懷,溯源正本,順應時代發展,開啟了人間佛教的新扉頁。
寺院與城市關係的維度—以佛光祖庭大覺寺為中心的考察
佛光祖庭大覺寺作為「佛光祖庭」,自復建以來,對周邊社會產生了重要影響。首先,從大覺寺的興建,帶動了周邊地區基礎設施的興建,改善了當地的交通狀況,未來或可逐漸發展成為當地較為繁華的地區之一。其次,作為「佛光祖庭」的大覺寺,舉辦了一系列的弘法活動,踐行人間佛教思想,吸引了一大批各階層的人士積極參與,對發展人間佛教思想,引導社會教化做出了相應的頁獻。第三,佛光租庭大覺寺作為一處名勝,是休閒旅遊的良好去處。依託大覺寺展開的系列休閒娛樂活動,豐富了市民的社會生活。佛光祖庭大覺寺能夠產生如此重大的影響,是新時期以來宗教、經濟等多方合力的結果。
星雲大師釋經策略初探―以《六祖壇經講話》為中心
「解釋經典」是星雲大師「文化弘法」的重要內容之一,《六祖壇經講話》凝聚了星雲大師向大眾闡釋佛經的智慧,頗具代表性地反映了大師的釋經策略。星雲大師的《六祖壇經講話》以弘揚教理、給人明白為原則,通過設立主題、貫通古今、強化修辭等方法,對《壇經》這部佛教傳統經典做了現代化闡釋。其釋經策略具有表裡呼應、重視實踐和通俗生動等特徵,打破了佛經在傳統與現代間的隔膜,化難懂為生動,在弘揚人間佛教和傳承傳統文化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影響,對當代佛經的解釋有重要借鑑意義。
從星雲大師教育歷史探源人間佛教教育理念―以《合掌人生》為中心的考察
社會學、心理學、文化學等大量研究證實,早期經歷與個體成年後的行為密切相關。本研究試圖探究星雲大師的教育實踐與個人受教育經歷間錯綜複雜的關係,以個案為主要研究方法,深度挖掘和歸納其人生受教育經歷、體驗、感受,試圖驗證並重新探索個人經歷和行為之間的影響關係。以星雲大師親筆自傳《合掌人生》為文本,總結其一生的教育歷程: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三大板塊,其中外婆與母親的家庭教育,短暫的私塾學習階段與棲霞佛學院、焦山佛學院等學校教育,社會上經歷種種坎坷挫折與各種因緣際會所帶來的社會教育。這些教育經歷逐漸萌發了星雲大師佛教教育的思想,推動了其佛教教育實踐的展開,在其教育理念與實踐中的教制改革、人本觀念、對機設教等等,都可以在其人生經歷中找到根源。同時在這一過程中,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教育實則開創了一種新的教育理念與方式,這體現在佛教教育認識上認為佛教是佛陀教育方法,以及佛教教育是以教育人脫離苦海為目標,以及認為教育是育人、育心、育身結合的教育方法等創新理念。
《老二哲學》中的星雲大師工夫心法
《往事百語》是星雲大師六、七十歲之際的成熟作品,反映了他落實人間佛教的弘法智慧。大師將自己的人生事蹟,處置的心得,藉由百語呈現,句句是深刻的行佛智慧。筆者以為,大師的《往事百語》就是現代行佛的工夫心法,配合時代環境,提出種種作法,藉由自己的案例,從青年修養期、來台艱苦期、佛光山創建期、國際弘法期的生命歷程,展現他無比圓融又堅毅的修養智慧,雖然不易學習,但必定是現代人可以效法的智慧。筆者將這百句的智慧法語,以「認識佛法的基本原理、堅持行佛的修養工夫、勇猛精進的方便法門、面對社會的接引智慧」作為歸納的重點,而它們都是般若智與菩提心的發用,可以說就是星雲大師的現代佛學心法。本文之作,針對其中第二部《老二哲學》的文句作學習反思及討論,一方面砥礪自己,二方面與社會交流。
佛教國際化進程中的佛光山「佛教本土化」實踐
「佛教本土化」是佛教在中國傳播並產生影響的關鍵因素。星雲大師宣導的佛教本土化是佛光山海外弘法取得成就的重要原因。並探討了星雲大師及佛光山向西方世界推動「佛教本土化」的理念和方法,及佛光山「本土化」在西方世界推進佛法弘傳的意義。
「德化政治」:人間佛教的具體實踐方式——以星雲大師的政治思想為中心
星雲大師有關人間佛教發展的基本宗旨與建設方向,實際上就是佛教社會、德化政治建設與發展的一個基本綱領,進而把人間佛教的基本宗旨與發展法則,從「人間佛教」到「德化政治」都給予了明確的定義與論述。 本文依據星雲大師有關人間佛教社會思想的核心論述,集中討論以佛光山人間佛教模式為基礎的發展宗旨與核心理念,集中展現星雲大師有關佛教社會、心靈政治的基本理念,為人間佛教的進一步發展提供遠景藍圖,乃至建構一個圍繞著佛教社會、德化政治為核心價值理念的、全新的人間佛教理論體系。
菩薩行的現代轉型——以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為中心的探討
「佛教現代化」是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和實踐的重要內容。星雲大師暨佛光山的佛教現代化運動改變了傳統佛教界的諸多弊端,有效地推動了佛教在現代社會中的傳播和轉型。這一「佛教現代化」的實踐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即把與大眾生活疏離的傳統佛教,轉變為落實在現實生活中的佛教信仰。把傳統佛教中深奧難解的法義進行大眾化和通俗化的詮釋,改變了傳統佛教多集中於精英人士的局面,使佛教教化通俗化,而為大眾所接受。改變了傳統佛教較為局限的教育辦學方式,形成開放性、現代性的新型佛教教育模式。對於傳統佛教中實際存在的性別歧視現象,宣導男女平權的理念並付諸於實踐。星雲大師暨佛光山佛教現代化的理念與實踐,為佛教在現代社會中如何順利傳播和產生影響提供了卓有成效探索。
論漢譯佛經音樂史料中所體現的人間性
音樂在佛教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漢譯佛教經典中有很多經文講到了音樂,經文中所講的音樂分為兩種類型,一種類型是佛國音樂,另一種是世間音樂。佛國樂與世間樂實質是佛教真俗二諦義理在佛教音樂思想中的體現。在世間音樂部分,佛陀要求世人用音樂供養佛,同時也教誨世人不能整日沉溺於伎樂。佛陀在佛經中所講的佛國音樂,對於世間人而言,只能通過觀想而得到,這種觀想實為感悟,表現的是世人心中的嚮往。佛陀所講的世間樂與佛國樂都是為世人而講,體現的是人間性。本論文通過對漢譯佛經音樂史料的分析和研究,闡述佛教經文中佛國樂與世間樂的特性,同時也通過分析,闡述佛陀所說的一切法都是人間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