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讓善知識引導高科技—基於佛學「空」義的思考
「佛光雲宇宙」的技術建構與情感認同研究
「佛光雲宇宙」以其虛擬實境交互方面的突出表現,打造了3D 虛擬佛光山道場,這是人間佛教在科技弘法策略下的創新突破,不僅在技術上有領先優勢,在未來亦擁有巨大的發展潛力。通過對「佛光雲宇宙」用戶的宗教情感體驗和接受程度的研究,並與傳統寺院進行比對,可以發現「佛光雲宇宙」在宗教情感體驗和接受程度兩方面均有較好的表現。但是「佛光雲宇宙」中仍存在人的異化和管理缺失的風險,故人間佛教需要在科技弘法的基礎上,堅守佛教的超人間性,加強對「佛光雲宇宙」的管控,推進「佛光雲宇宙」的未來發展。
《宗教實踐與星雲大師文學創作》序
2007 年7 月,我從武漢大學文學院漢語言文學博士後流動站出站,留在武漢大學文學院工作,開始策劃主編12 卷25 冊本《中國宗教文學史》的撰寫。不久,組建武漢大學中國宗教文學與宗教文獻研究中心,並以研究中心為依託,陸續邀約中國社會科學院、暨南大學、南開大學、西藏民族學院、蘭州大學、內蒙古大學、新疆大學、四川大學、南京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上海師範大學、福建師範大學、江西師範大學、中山大學、陝西師範大學、湖南師範大學、安徽財經大學、南台科技大學、台中科技大學、周口師範學院等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的中青年學者組建課題組。
「星雲價值」能增加社會和諧嗎
我就說當年五四運動,一九一九年在北京發生的時候,提倡德先生與賽先生,一個科學,一個民主。沒有錯, correct,but incomplete (正確,但是不周延)。為什麼?另外二個名詞,一個叫經濟,一個叫教育,沒有放 進去。沒有經濟什麼都沒有,有了經濟實力馬上就要改良教育,有了經濟和教育才容易有科技,次序是應當這 樣的。如果一開始就是民主的話,其後果很難預測,所以經濟、教育、科技、民主的順序,應當是這樣的。
公是與公非
這是新世紀的開始,無庸置疑的,將是一個科技更發達、經濟更繁榮的新世紀。然而,科技文明雖然豐富了物質生活,卻也改變了人類的價值取向,現代人的是非觀念混淆,造成整個世界的脫序亂象。因此,本次大會特以「公是公非」為主題,希望藉此呼籲舉世人類能共同再造一個公理正義的人間社會,希望人人都有「公是公非」的道德勇氣,人人都能樹立「公是公非」的社會形象。 所謂「公是公非」,也就是「大是大非」。西諺有云:「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真理就是「公是公非」;佛說「依法不依人」,依法就是「公是公非」。
我對星雲大師「共識與開放」的體認
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今年在國際佛光會世界大會上給大家的大會主題「共識與開放」,星雲大師是以什麼樣的「共識」,領導全球三百多萬個佛教徒?「佛光山有一千兩百多位法師,我們來自二十六個國家,不僅彼此膚色不同,語言不同,就連文化、習慣、思惟,也有所不同,有趣的是,我們沒有薪水,沒有假期,沒有私人往來,每天工作至少十四個小時,說我們是因為共同的宗教信仰,嚴格說,應該是我們所信仰的宗教「內容」。」....「其次,我們來講「開放」,這兩個字,美國因為開放,吸收了全世界最頂尖的人才,擁有最好的科技,最靈活的企業….,可以說引領著世界的潮流。大陸因為鄧小平先生的改革開放,翻轉了整個大陸人民的生活,讓世界走向中國,也讓中國走向了世界。同樣的,我觀察星雲大師的一生,之所以能夠將佛教走向世界五大洲,也因為「開放」的胸襟。」
發心與發展
聯合國曾訂定一九六五年為「國際開發年」,「開發」是這個時代大家共同的任務。尤其廿一世紀是個科技進步、資訊發達的時代,一般人莫不以汲汲開發世間的經濟生活為要務,而我們佛教徒則以開發內心的真如佛性為根本。 國際佛光會是一個佛教的團體,因此我們不但要有「內在」的開發;我們同時也要有「外在」的開發。內在的開發就是開發我們的心地;外在的開發就是開發我們的世界。 例如,現在舉世矚目的太空總署,長期以來一直積極地開發外太空,人類不但登陸了月球,甚至發現火星、木星裡也有水源,也能提供植物的生存;甚至蘇聯和平號的衛星,在太空服務人類十多年後,才在去年於南太平洋功成身退。世界的能源專家,也不斷地探勘海底,開發海底石油的能源。現在的開發公司,更致力發展都市建設、開發山海新生地等工程。目前世界上著名的機場,包括香港過去的啟德機場、現在的大嶼山機場,還有新加坡的樟宜機場、曼谷的廊曼機場等,不就是興建在海埔新生地上的建築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