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星雲價值」能增加社會和諧嗎
我就說當年五四運動,一九一九年在北京發生的時候,提倡德先生與賽先生,一個科學,一個民主。沒有錯, correct,but incomplete (正確,但是不周延)。為什麼?另外二個名詞,一個叫經濟,一個叫教育,沒有放 進去。沒有經濟什麼都沒有,有了經濟實力馬上就要改良教育,有了經濟和教育才容易有科技,次序是應當這 樣的。如果一開始就是民主的話,其後果很難預測,所以經濟、教育、科技、民主的順序,應當是這樣的。
共生概念的哲學考察——基於星雲大師有關共生的思考與實踐
本文對當下流行的「共生」詞彙,給予了力所能及的考察。第一部分,在中西語境中探討「共生」概念的基本含義以及演變歷程。第二部分,是對共生概念可能具有的哲學內涵給予重點性考察,可以發現,共生概念最大的思維優勢就在於它存在於激烈的矛盾之中,可以導致主體層面的新生,也就是「同體共生」。第三部分,對與共生有關的類似概念(共同、共通以及共和)進行了考察,經過對比可知,共同、共通、共和,當然也包括共生,這些概念各有特定的內涵,不能簡單地混淆使用。這有利於進一步廓清共生概念的使用邊界。第四部分,根據上文的分析,總結出共生思維具有的三種價值,即對話價值,實踐價值以及願景價值,這實際上是對共生思想重要性的論述。筆者認為,共生思想,能夠最好地代表這個時代的精神,對症下藥,適得其時,實際上是繼自由、平等、民主和博愛等價值之後,重新確立的時代價值典範。第五部分,筆者對星雲大師有關「共生」的思想與實踐予以個案考察,可以得出結論,星雲大師對於共生概念不僅有系統的理論闡述,也有相當可觀的實踐,為「共生」概念的深化與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可以證明─「同體共生」是現在這個時代也是這個世界最開明、最優良的思想─這一論斷。
星雲大師的國家觀——從理論到實踐
政教關係歷來是宗教社會思想的重要議題,隨著現代性對宗教信仰社會基礎的影響,宗教社會化程度的不斷加深,對政教關係類型與互動方式的探討也愈加深入。「國家」作為政教關係的核心概念,對國家本質、職能、發展等問題的研究也成為佛教關注的重點自太虚大師佛教革命提出「人間佛教」並宣導「政不干治」這一念以來,人間佛教逐漸從私人領域回歸公共領域,在諸多社會领域發揮著巨大影響力,佛教對國家的理解也隨之發生變化。 在佛教社會化進程中,人間佛教與國家在互動中連繋緊密。星雲大師作為人間佛教理念與傳統最好的繼承者和建設者,實踐並發展了太虚大師人間佛教政治理念,家學說成為大師作中的重要議題·星雲大師結合佛學經典及政治學理論對國家的本質、職能、政教關係、家認同等問題提出了富有創見的觀點,重申「政不干治」的主張,以公民權利為基礎,以自由民主平等為理念,以建設人間淨土為最終目的積極投身於政治活動,在公共領域中發揮著獨特作用。探討星雲大師的國家觀念,整合星雲大師國家理論,對社會治理,國家認同以及妥善處理政教關係等問題均有建設作用。本文旨在從宗教社會學角度出發,梳理星雲大師國家學說,探討人間佛教同國家的關係,從人間佛教公共領域制度化實踐中推演出國家與社會良性互動的模型,歸納星雲大師理想家類型與建設人間淨士的政治社會理路。
尊重與包容
今天,自由、民主與科學,已然成為世界的潮流,但是在人類的濫用之下,自由成為侵犯他人的藉口,民主也變成犧牲弱小的武器,科學更是被野心家利用作為打倒鄰國的工具。過去這三項被認為是社會進步的要素,如今卻弊端百出,值此世局紛亂之際,我們提出「尊重與包容」來作為大會主題,希望能喚起世人彼此的關懷與共識。 經云:「佛法在恭敬中求。」佛教最講究「尊重」的修養,因此在世界的宗教歷史中,唯有佛教沒有發生過流血戰爭。我們應如何將「尊重」的美德,落實於日常生活中呢?
自然與生命
「自然」是世間的實況,像春夏秋冬四季的運轉、眾生老病死生的輪迴、心念生住異滅的遷流、物質成住壞空的變化,不都很自然嗎?世間事合乎自然,就有生命;合乎自然,就有成長;合乎自然,就能形成;合乎自然,就有善美。 當初,佛陀在菩提樹下證悟宇宙的真理,即所謂的「緣起性空」,實際上,就是宇宙間「自然」的法則。所謂自然,就是人心,就是真理,就是天命,就是宇宙的綱常。翻開中外史籍,歷代的帝王,順乎天命人心者昌,逆於天命人心者亡,他們的興衰與自然法則關係密切。吾人的生活也要合乎自然,才能幸福美滿。大家不妨自問:「在金錢的運用上,我能合乎自然,量入為出嗎?在感情的交流上,我能合乎自然,平衡來往嗎?在語言的溝通上,我能合乎自然,顧念對方的需求嗎?在做事的態度上,我能合乎自然,不違事理的原則嗎?」此外,現代人對保育生態、自由民主等方面也都提倡自然。
星雲大師政治思想研究
本文以星雲大師《百年佛緣》、《貧僧有話要說》以及以筆名趙無任的新作《慈悲思路.兩岸出路》為主要閱讀文本,尤其這一部新作焦點,在於台灣政治選舉成為本文關注的重點。在當下多元文化背景下研究星雲大師,以宗教家和社會活動家的視角對於政治的思想觀點。本文借用美國政治學家戴維伊斯頓之政治系統分析理論,在有機政治的範疇內,來分析星雲大師在政治生活之各個環節的智慧。星雲大師關心政治,認為佛教天然的關注民生、關心政治,政治就是為民服務;他在諸多作品中談到的自由、民主以及平等的觀點,頗能引起政治學的思考;在談到台灣選舉的系列文章中,談到對於政府、政黨、選舉人以及政治家,並提出自己的觀點,筆者在古典政治哲學找到論證或者比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