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略論星雲大師的基督教觀
星雲大師基於人間佛教表達了他的基督教觀,包括對待基督教的基本態度或基本原則,即「尊重與包容」和「宗教融和」;對基督教的基本看法,即基督教是「正信」的宗教,基督教是「歷史的」和「真理的」宗教,以及基督教是「天乘的佛教」。對基督教與人間佛教之同異比較,以及對基督教的看法。
詩言智—星雲大師的核心詩學觀
星雲大師為當代高僧,又有極高的歷史文化素養,以高僧的身分來觀察文學,品悟詩歌,或能帶領我們發現不一樣的視角和風貌。大師認為禪詩偈語中傳達的,是禪師們從生活中悟到的大智慧,而這些詩偈中所傳達的智慧可以昇華人的生命境界。古人云「詩言志」,而星雲大師則是「詩言智」,大師在論詩、用詩和作詩這幾個方面,都鮮明地表達了其「詩言智」的詩學觀念。本文以論詩、用詩、作詩三方面,探討星雲大師的詩學觀帶給詩學研究提供新的觀照維度。
星雲大師觀音管理法研究
星雲大師提出的觀音管理法既是對佛教的複興,又是在以西方理論為核心的管理學中發出東方的聲音,溝通佛教與社會,平衡傳統與現代,將精神因素和現實存在連接,實現從個人信仰到現代社會信仰的轉型。觀音管理法並非只是簡單的從觀音信仰中提煉出與現代管理相契合的部分,而是在恪守佛教傳統的基礎上歸納出一套包括理論、具體步驟、成功實踐案例的完整體系化的管理法,使觀音信仰在現代社會的實踐領域中發揮作用。星雲大師所提出的觀音管理法既能將傳統佛教介入現代社會又能保守佛教的本分,淨化社會、引領社會,化社會而又保持超人間性,不為社會所化。
星雲大師護法思想研究
人間佛教作為佛教自我革新的產物,已經成為當代佛教發展的主流。在現代社會,部分信眾對護法產生了錯誤的認知,如帶有地域偏見和不懂與時俱進等。星雲大師為糾正此種錯誤,在吸收古代護法思想精華的基礎上,逐漸將護法與弘法從各有所司發展成不分你我,並將護法的重心放在弘法上,提出了引導僧信二眾護法的系列觀點。大師的護法思想體現了其注重僧信平等和與時俱進的特點,大師希望弟子將護法精神落實到人間,充分體現了其思想的人間性。大師的護法思想不僅豐富了已有的佛教護法理論,而且佛光山教團在其思想指導下進行的護法實踐也取得了良好效果,值得進一步挖掘與弘揚。
阿毗達摩文獻導論
阿毘達磨之研究發展大略可分為三階段. 第一階段包括原始佛教時期,直溯佛陀在世時代. 第二時期阿毘達磨脫離經藏,律藏,自己發展成獨立的論藏. 第三時期是阿毘達磨註釋書及綱目書成立時期。 本文從五部分討論此三時期. 一. 論藏未形成前之阿毘達磨:早期阿毘達磨即是對簡單教理的註釋,研究主題可分三大類,即有系統地詳述引發善惡之因緣,修行解脫之問題及一般教理之討論,以數目次序排列的專門術語,詳細註解教理及偈頌的典籍. 二. 經藏與論藏間的中期文獻:舉巴利系佛教的《無礙解道》和「小尼柯耶」的《尼提沙》為例,從內容和形式上判斷,當屬阿毘達磨而非契經. 三. 根本阿毘達磨:概述現存之根本阿毘達磨論書. 四. 北傳阿毘達磨文獻:討論「說一切有部」七論,《舍利弗阿毘達磨論》,根本阿毘達磨的註釋書和綱目書等. 五. 南傳佛教之阿毘達磨:討論與南傳七論有關的阿毘達磨文獻之歷史發展。
總序
2013年起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和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共同策畫的「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每年三月底在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舉辦。「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由南京大學程恭讓教授發起召集,邀請兩岸佛教的專家學者以「人間佛教」為題,從經典、歷史、思想、宗派、文學、性別等各種不同面向研究,感謝大家共同成就。而為了讓這個時代的人間佛教為21世紀佛教弘傳的歷史,留下史料參考,此人間佛教的研討會將每一年繼續舉辦,我衷心企盼,在專家學者研究領域的專長上,以學術弘揚佛法,為佛教留下更多善美的因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