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星雲大師的國家觀——從理論到實踐
政教關係歷來是宗教社會思想的重要議題,隨著現代性對宗教信仰社會基礎的影響,宗教社會化程度的不斷加深,對政教關係類型與互動方式的探討也愈加深入。「國家」作為政教關係的核心概念,對國家本質、職能、發展等問題的研究也成為佛教關注的重點自太虚大師佛教革命提出「人間佛教」並宣導「政不干治」這一念以來,人間佛教逐漸從私人領域回歸公共領域,在諸多社會领域發揮著巨大影響力,佛教對國家的理解也隨之發生變化。 在佛教社會化進程中,人間佛教與國家在互動中連繋緊密。星雲大師作為人間佛教理念與傳統最好的繼承者和建設者,實踐並發展了太虚大師人間佛教政治理念,家學說成為大師作中的重要議題·星雲大師結合佛學經典及政治學理論對國家的本質、職能、政教關係、家認同等問題提出了富有創見的觀點,重申「政不干治」的主張,以公民權利為基礎,以自由民主平等為理念,以建設人間淨土為最終目的積極投身於政治活動,在公共領域中發揮著獨特作用。探討星雲大師的國家觀念,整合星雲大師國家理論,對社會治理,國家認同以及妥善處理政教關係等問題均有建設作用。本文旨在從宗教社會學角度出發,梳理星雲大師國家學說,探討人間佛教同國家的關係,從人間佛教公共領域制度化實踐中推演出國家與社會良性互動的模型,歸納星雲大師理想家類型與建設人間淨士的政治社會理路。
印順法師淨土思想探析
印順法師認為淨土思想的最初意義,來自於不滿現實人間的苦難和缺陷。而未來彌勒成佛的國土,為理想政治與完善宗教的並行,是世間正法與出世間正法同時進行的時代。本文以印順法師畢生倡導的「人間佛教」理念及「人菩薩行」悲增上菩薩的實踐,共祈成就彌勒當來下生的「人間淨土」。就「契機」而言,「創造淨土」是否合乎於「人間佛教」的「人菩薩行」,是本文所欲探討的內容。
星雲大師的觀音管理與彌陀管理的原理與應用
管理學重理智與實效,佛學探究超世間真理,佛教能否運用於經營管理,帶來管理能力提升,是值得探究的跨學科課題。星雲大師深入佛教法義,並有豐富管理經驗,提出以佛教為本的「最高管理學」,論說整合佛學與管理學的理念與方案。他特別標舉「觀音管理」與「彌陀管理」,有其深刻洞察,可為管理界提供啟發。「觀音管理」強調管理者開發智慧、慈悲、勇猛等卓越能力,以做好管理職能;「彌陀管理」關注管理者與全體成員將自身潛能做最適發用,密切統合,達致最高管理成效。兩者具貫通的意義,都在指導管理者提升心靈潛力,晉升到最高管理境界。
淨心弘法皆相宜:略談星雲大師的藝術論
星雲大師對藝術的看法,集中在對建築之形、書畫之神與音樂之功的論述中。在星雲大師看來,佛教建築在外形上應具有簡單、莊嚴、自然之特點;書畫藝術之美,在於能生動地傳達生命與真情、慈悲喜捨的精神;佛教音樂應具有令身心安住、弘揚佛法的功用,這一併體現了星雲大師宣導將佛教與藝文相結合的理念,期盼借助藝術的巨大力量,使佛法更加流通普照,淨化世間。
星雲大師的青年教育思想
星雲大師主張以教育培養人才,他的辦學目的除了為佛教培養弘法人才,同時也為社會造就人格思想健全、身心平衡發展的時代青年。在僧伽教育上,他建立了三級層次的佛教教育制度;在社會教育上,他不僅建立了包括幼稚園在內的各級院校,更提倡將佛教對人心的淨化作用融入到兒童和青少年的成長教育之中。星雲大師的教育理念與實踐,不僅大大拓展了傳統寺院的教育功能,也給現代學校教育注入了人文因素,為應對新生代青年教育的挑戰提供了理論與實踐資源。
試論星雲大師涅槃觀
本文是筆者閱讀星雲大師的著作〈佛教的圓滿世界• 第一篇涅槃寂靜〉後之心得,經由研讀大師的著作,希企透過大師的言論,引領筆者真實理解大師論述涅槃寂靜之義理,企圖了解其論述所引述之中觀、唯識、天台、禪宗等宗派教理,在漢傳佛教脈絡下,對大師涅槃思想觀及人間佛教行誼之影響。 筆者本文進行方式,仍以大師所下之標題為論述主軸,就其文所分述:一、涅槃的意義,二、涅槃的異名,三、涅槃的特性,四、涅槃的種類,五、涅槃的境界,六、涅槃的求證。依序探討文本引經據典之依據,爬梳其所涉及經論與大師所詮之義理及獨特見解。就筆者之探討、認知與理解下,大師對涅槃寂樂所作之詮釋義理,善舉諸經為解,方便權巧言說佛法總學如三法印、三學、四攝及六度等,來開發眾生本具自性清淨心,以達自度度人之究竟解脫,追求人生圓滿自由自在的生活。這一切都不離人世間,將佛法落實在現實生活裡,傳遞「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佛教理念,印證其人間佛教之最終理趣。
星雲大師的感應觀
感應思想是中國傳統的思想,「感應」之義廣泛應用在人神關係中,尤其是天人感應的思想貫穿了整個中國古代社會。佛教傳入中國後,感應之義從強調人與神之關係,轉移到人與佛的關係中,發展出眾生之「感」與佛之「應」的中國佛教感應思想。星雲大師繼承發展傳統中國佛教的「因果感應」思想,形成了內涵更廣泛、重視個體內心修養、淡化神力崇拜、與科學理論接軌、遵行因果法則的感應觀。星雲大師以人間佛教的理念來解讀「感應」真義、闡釋感應遵循的因果法則、實現感應的因緣條件,揭示日常生活中處處有感應的現象。星雲大師的感應觀彰顯了人間佛教的人間性和生活性的特點,推動了佛教的現代化轉型,具有深遠的宗教意義和時代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