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關鍵字佛陀本懷,共111筆結果:
佛法與佛學—論《人間佛教佛陀本懷》的旨趣
/publications/dc79f36c-ad5c-11ee-9c6d-c9de5a43d6bf/
《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論要
/publications/b75c8683-ad5a-11ee-9c6d-c9de5a43d6bf/
人間性是佛教的生命力—讀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
/publications/3c6c7eca-ad56-11ee-9c6d-c9de5a43d6bf/
人間佛教的解脫觀—讀《人間佛教佛陀本懷》有感
/publications/a7f9fb94-ad54-11ee-9c6d-c9de5a43d6bf/
《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讀後感
/publications/d005f28d-ad55-11ee-9c6d-c9de5a43d6bf/
作為判教的人間佛教及其實踐途徑—《人間佛教佛陀本懷》讀後
/publications/d382c074-ad59-11ee-9c6d-c9de5a43d6bf/
淺談佛教的戒律與衣缽—《人間佛教佛陀本懷》讀後感隨筆
/publications/bbfa1518-ad58-11ee-9c6d-c9de5a43d6bf/
「人間佛陀」最佳代言人—讀《人間佛教佛陀本懷》有感
/publications/1ff13f80-ad5a-11ee-9c6d-c9de5a43d6bf/
菩薩人格的內涵及其養成—以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人格理念為例
星雲大師宣導回歸佛陀本懷的人間佛教,主張佛教要走入人間和社會,以解決人心問題和社會問題為目標。「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實。」星雲大師在其人間佛教理念中將人格作為一個重要的命題來闡述,注重經由實踐佛法達到自我的提升和人格的昇華,逐漸從做人到成佛。人間佛教以其獨特的世界觀和自我觀,構建了一個人格理論系統,其中菩薩人格作為一種人格類型,最能體現出人間佛教的人間性和生活性。菩薩人格以慈悲為首要特質,以利他奉獻為核心價值取向,以本具的佛性和對佛教的信仰為主要發展動力,強調經由佛法指導,在行佛中的實踐養成。
/publications/item_123456789_33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