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當代社會中身心問題之省思與療癒─—取徑人間佛教的生命教育
身處當今的社會中,經常會聽到周邊出現抱怨工作壓力大、經濟有困難、情緒易失調、生命很艱難……等音聲,此種種抱怨現象,其實反映了當前社會許多人處在身心困限、無法安住,乃至陷溺於身心不由自主的情境中;面對種種身心所遭遇的問題,如何有所省思,並進而得到療癒,誠屬生命關懷的重要議題。 星雲大師曾開示:「唯有用慈悲的法水、智慧的法水,才能洗滌塵埃,才能真正發揮淨化心靈之功!」因為人人身心安住,才能安身立命,進而促進整體社會的和樂安定。本論文取徑人間佛教所蘊含的生命教育意涵,具體探析人間佛教弘傳佛陀悲智雙運的教化,如何究竟解決人心困惑,乃至促進社會安定;對於身處多元而快速變化社會中的人們,人間佛教如何發揮調適身心靈的效能;而如此所開展之生命教育,在面對當代社會中的身心問題,又如何作為省思之參酌,以及可資參考的療癒之道。
佛教經典詮釋的現代意義與生命教育義涵
本文主要從關懷生命的角度切入,省思如何藉由較能為現代人所接受的方式詮釋佛教經典,如探究《阿含經》的「如實正觀」、「所作已作、不受後有」對離苦得樂、超脫生死輪迴有何助益?如何了悟《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照見五蘊皆空」,而確實「度一切苦厄」?如何透過《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所說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令身心安住而無執、無著?如何讀解行證《維摩詰經》,才能如實地除病不除法?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引導一切眾生證成《大方廣佛華嚴經》所展現之清淨佛法界的具體修證方法又為何?如何依循《妙法蓮華經》而悟入佛的知見?而《六祖壇經》中六祖惠能最膾炙人心的「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又對現代身心飽受煎熬的眾生有何啟發與引導?具體而言,本文藉由開展佛教經典詮釋的現代意義,乃至具體論析佛教經典中所可能蘊含的生命教育意涵,以期佛教經典更易於為社會大眾所接受,並藉由佛教經典之詮解與實踐,進而對實存之生命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