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關鍵字人間佛教,共3000筆結果:
人間佛教下的叢林光影 ─清規制度的中國化與實踐意涵
禪宗叢林制度的創立,可以追溯到佛陀時代的僧團傳統,僧侶在共住共修中秉持清淨和合的戒律生活。中國唐代,馬祖道一開創叢林,百丈懷海制定清規,使寺院生活逐步擺脫單純依賴印度律儀的模式,轉化為具有中國本土特色的清規制度。此制度結合儒家禮樂精神與中國宗法倫理,強調僧團自治、職事分明與和合共住,不僅維護了僧團秩序與修行品質,也適應了歷代社會政治與經濟環境的變遷。 進入現代,「人間佛教」理念強調佛法入世、關懷社會,為叢林制度注入新生,使其由山林閉鎖走向都市弘化,由靜態規範轉化為動態實踐。本文透過歷史演變與制度分析,探討叢林清規如何在保持佛法核心精神的同時,融入中國文化並因應社會需求,進而體現佛教跨文化傳播與本土化調適的典範。透過叢林制度於現代教育、社會服務、文化轉譯中的光影流轉,本文旨在呈現其制度轉型與宗教實踐的時代價值。
/periodicals/f7302c6f-5d58-11f0-9f48-c9de5a43d6bf/
天道酬勤 功不唐捐
建立自己四不壞信,即四種不壞的信仰:是對佛菩薩的不懷疑;對四聖諦、三法印、緣起性空沒有懷疑;對佛門大眾儘管有許多好好壞壞,總感覺他們是如來的使者、佛法的長城、良師益友,沒有懷疑;對佛法中布施的福田功德、受戒的功德,必定功不唐捐,不懷疑。
/periodicals/91cce403-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永不曾離去的母親
/periodicals/74fb0084-072e-11ed-ba2d-c9de5a43d6bf/
東西不同
/periodicals/6a4bdd72-072e-11ed-ba2d-c9de5a43d6bf/
人間不見楚留香
/periodicals/6bcc13ee-072e-11ed-ba2d-c9de5a43d6bf/
維摩菩薩不二法,星雲大師平等觀
平等是佛法的根本義理之一,是佛陀開示的宇宙人生真理法則,是《維摩經》不二法門的智慧精髓,也是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核心,根本義理。只有落實星雲大師宣導的人間佛教平等觀,做到人人平等、生權平等、處處平等、時時平等、事事平等、物物平等、法法平等,才能實現世界和平,才能建成幸福美滿的人間淨土!
/periodicals/87944f89-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看見 & 看不見
/periodicals/44dba9f6-072e-11ed-ba2d-c9de5a43d6bf/
惡小不可輕
/periodicals/48590701-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生命不死,只是休憩
/periodicals/3b82a10e-072e-11ed-ba2d-c9de5a43d6bf/
客來不入門 坐愛千年樹
/periodicals/4816319b-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