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關鍵字生,共603筆結果:
生命的記憶
/periodicals/3dc29bdf-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追求善美的生命境界
/periodicals/3ff1d721-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我曾經那樣追尋─文學與生命的連結
/periodicals/aecd5b57-9ccc-11ef-be7a-c9de5a43d6bf/
生命的真善美
/periodicals/4796c082-fa59-11ef-abdb-c9de5a43d6bf/
生和死
/periodicals/321f53c1-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普門品》管理法
在中國民間的信仰裡,所謂「家家觀世音」;觀世音菩薩能走進每一個人的家庭裡,可見得民眾對他的信賴,需要依賴他,甚至接受他作為依靠。這就說明,觀世音菩薩在管理眾生的方面,必定有一套很好的方法,才能贏得眾生心悅誠服的對他禮敬。茲把觀世音菩薩在管理上,能讓眾生接受的方法,錄之於下。
/periodicals/9405bd36-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牛的哭訴
/periodicals/6ec026d6-072e-11ed-ba2d-c9de5a43d6bf/
「唯識」的生活方式
唯識思想是在印度大乘佛教第二期時所產生的,由無著、世親兄弟二大論師集其大成。作為小說《西遊記》的主角而聞名的玄奘三藏,歷經17年艱辛的旅程,才將唯識思想傳到中國。以唯識思想為基礎而有法相宗此一宗派的成立。但是我最近強調:唯識思想不僅僅只是法相宗此一宗派的教理,它確實是佛教的根本思想。進入二十一世紀,此重要思想給了我們一些啟發。
/periodicals/1c7696a5-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問心朝山
/periodicals/3571652f-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大師啟示我生死自在
/periodicals/38637650-802d-11ee-97f0-c9de5a43d6b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