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禪, 優質的生活智慧
我的老師李叔同先生
回顧生命美好的時光
印光法師普勸「敬惜字紙」的文化內涵和現實意義
印光法師的淨土思想,在普勸「敬惜字紙」的文化實踐中得以集中體現。具體而言,印光法師「敬惜字紙」的思想,巧妙地融合了儒家「孝弟,忠信,禮義,廉恥」八個德目,並以佛教的「因果報應」、「三世輪迴」等理念貫穿始終,從而使上、中、下三根之人都能有效地參與到「敬惜字紙」的文化實踐之中,最終實現人間重回淨土的理想。可以說,印光法師「敬惜字紙」的思想,是他會通梵華兩大文明的良果之一。在現代化文明的視野下,深入挖掘印光法師「敬惜字紙」的文化內涵,對於鞏固文化主體性、淨化社會風氣以及推動人間佛教的發展,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蘆菔生兒芥有孫
《星雲大師全集》自序
這是一部非常複雜的《全集》,因為在我個人成長的九十年歲月中,於時間上,經歷了北伐時期、土匪橫行、軍閥割據,以至抗戰、內戰、兩岸對峙等時期;於地理上,我走遍世界五大洲,幾乎平均每年環繞地球一、二次;於人事上,上至國王大臣,下至販夫走卒,我一概平等對待,視為朋友。尤其在我一生的時光之中,於佛教裡,凡事不推諉,舉凡弘法建寺、安僧辦道、創辦學校、成立協會、養老育幼、救濟孤苦、社會服務等,皆盡力而為。也因此,成就了我多元的人生。
兩岸和諧共處,共生共榮
總論八識
佛教是個講「心法」的宗教,我們從浩瀚的佛教典籍中可以發現,有相當多的經典內容是在談心的問題。這其中又以「唯識學」對心的分析最為縝密透澈,且唯識的主張與實際生活多所相應,完全掌握了人類的心理狀態,因此,「唯識學」可以說是佛教的心理學。「八識」則是唯識學的基礎,唯識學是在「八識」的基礎上,建構出一套人類心理活動的分析體系。因此,了解八識的原理,就能明白自我及他人的七情六欲、善惡心念的現行。我們以唯識為老師,對心理活動有了深刻的認識、了解,面對人事的變化,心境就能保持「木人看花鳥」的平靜,並且對他人的瞋怨毀害,也可多一分包容的心。
《六祖壇經講話》——前言
古人說:人生最大幸福事,夜半挑燈讀《壇經》。在禪宗龐大的典籍中,《六祖法寶壇經》被視為是一部無上的寶典,在中國佛學思想上具有承先啟後的力量;宋明兩代理學家的語錄,也深受此《壇經》影響。因此,《壇經》不但在佛教裡居於極其重要的地位,近代國學大師錢穆尤其將之與《論語》、《孟子》等書並列為探索中國文化的經典之一;是中國第一部白話文學作品,是中國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更是禪學的偉大著作。西方人瓦茨氏(Alan Watts)認為《壇經》是「東方精神文學的最大傑作」。
同體共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