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涵養新時代軟實力 為幸福人生找理由
人間佛教的生死觀建構芻論——佛教生死輪迴觀的現代理解與詮釋
自從人類有史以來,面對生死的問題,就有下列一連串的問題不斷地被提出:有情的生命是一世?還是三世?生死的歷程是有限?還是無盡?生命是造物主之所創?抑或自然發生的?死後是否仍有靈性的生命存在?或是就此一了百了?這些都是千古以來的疑難與謎題。
人間佛教理論於當代領導學應用的探索研究
星雲大師所倡導與發揚的當代「人間佛教」,一反傳統佛教抱持無常、苦、空、無我的消極出世心態,反對玄遠煩瑣的說解內容,要求深入淺出地闡釋佛法,讓佛教能夠積極走入現實人間,通過利濟人群的修學活動以克服煩惱,獲致生命意義與佛法智慧的領悟。
人生隨筆
方文山:挫折豐富人生
人間佛教與道德領導
自有人類群居以來,領導統御便是人群社會中常見的活動,對外侮勢力的攻防、社會秩序的維穩、生活條件的改善、鄉里的互助共生,乃至家族的生存延續,各方面無不需要領導者擔當起帶領與治理眾人的職責,以期邁向整體利益或生活福祉的提升。領導與管理是跨越地域與文化的普遍現象,有放諸四海皆準的共通內涵,也有受到各地文化差異影響的特殊表現。
人間佛教與宗教對話
「宗教對話」是近年來宗教學界的熱門話題。有鑑於宗教間的緊張和紛爭帶來的國家分裂、民族衝突乃至仇殺和戰爭,宗教界和學術界都在探討宗教之間對話的必要性、可能性的問題。星雲大師所倡導的「人間佛教」思想以淨化人心、淨化社會、眾生和諧、世界和平為宗旨,多年來在全世界積極開展宗教對話的理論研究,並積極推動諸宗教之間的對話,成為維護宗教和諧和世界和平的主導力量之一,贏得了全世界宗教界人士和社會人士的廣泛讚揚。總結星雲大師關於宗教對話的理論和實踐,不僅可以豐富已有的宗教對話理論,而且對我們更好地推動宗教內部的對話、諸宗教間的對話,促進全世界諸宗教的和諧相處,引導全世界諸宗教共同為建立繁榮的社會、和平的世界而努力,都具有啟發意義。
星雲大師.佛光山.人間佛教——人間佛教既古老又全新
我們知道,我所說的佛光山人間佛教是星雲大師開創的,並且確立的,早就得到各界高度評價。它引領著一個時代的精神生活和信仰生活。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學誠法師是大師的晚輩,他也高度評價及認可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但是到底要怎麼去看待人間佛教?也就是說,怎麼去看待大師所創建的人間佛教,並不是一件那麼簡單的事情。
管窺阿毗達磨思想與人間佛教思想的關係——法數思想略論
「阿毗達磨」的主要特色,是依照流傳下來的聖典(āgama;阿笈摩、阿含)來分析佛陀一生的言教,進而加以思想上的整理、組織和系統化分析。或許就在這一種系統化的過程中,便不自覺地把原先屬於「宗教實踐」的義理思想加以轉化,但其目的是為了完成修證佛法的思想體系;但以「阿毗達磨」式具有理論的嚴密性和邏輯性,作細密的整理、論究、抉擇、闡發,若得樞要,則可一以貫之。
從人間佛教思想探討佛光山水陸法會
寺院是佛教的代表,信仰的中心,亦是信徒心靈寄託的所在。除了傳播佛教真理之外,殿宇莊嚴、氣氛寧靜、祥和梵唱,都讓社會大眾在工作忙碌之餘,或是遭遇挫折、徬徨無助的時候,自然想到寺院來,不管是參加各種修行活動,或只是在佛前瞻仰、禮拜,都能獲得再出發的力量,所以寺院就像人生的加油站、心靈的百貨公司、希聖成賢的學校,也是善友往來的聚會所,更是去除煩惱的清涼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