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永本法師《人間佛教視角的法華經解讀》評介
這本書由於設定為以《法華經》作為菩薩行持的典範,所以在說明《法華經》時,不刻意強調精深細微的思辨,相反地,以淺顯易懂的筆觸深入淺出的引導讀者進入《法華經》的世界。
佛教經典詮釋的現代意義與生命教育意涵
此前,台灣社會關於中學國文課綱之文言文和白話文之爭甚囂塵上,有認為是文學之爭者,亦有人表示是政治立場或意識型態之爭,其中亦有不少人認為文言文很難讀懂,是否有必要花時間去研讀;這些爭議,不免令筆者聯想到多年來,在大學的學術殿堂教授佛教的專業課程,亦不時要面對學生的質疑:現在都什麼時代了,為何還要研讀如此艱深晦澀的佛教經典?亦時有學生抱怨:佛教經典都是文言文,離現代的生活好遙遠,好難懂!
《佛說孛經》的政治管理學
佛教也談政治嗎?佛教並不是政治,政治是管理眾人之事,而佛教是淨化社會人心。當初佛陀在印度,雖有許多的國王、大臣來請教佛陀關於國事的問題,但是佛陀都以佛法的仁慈、和平、慈悲、教育、和諧來對答,他從不涉及對立、暴力、鬥爭等事。所以後來在佛教裡面,也有一些經典,出現過一些關於佛教論政的問題,正如太虛大師所說:「佛教是問政不干治。」這也是當今的佛教徒應該要注意的。佛教對於政治的立場是,誰當家作主便擁護誰,佛教雖然愛國但是不參與政治,不和政治對立,這是應該要肯定的。
佛教工藝藝術概論
工藝,是人類文明的象徵。當人們的基本需求得到滿足後,轉而追求精神層面的提升。人們透過雙手,展現巧思,自然地傳達出每個時代的文化背景和精神意涵。從庶民到皇室,由純樸的手工藝品到巧奪天工的宮廷精品;無論是手中掌玩,或是朝貢品,它是人民生活的一部分,也曾是政治權力表徵的一環。佛教工藝文物則多了一分神聖的宗教性、信仰性和佛教美學之旨趣。
《阿彌陀經》的管理學
世界上,如果有一個國家的領導人,能夠把國家治理成一個政治清明、經濟繁榮、教育普及、文化興盛、民風淳樸、信仰純真、社會安定、治安良好、民生富足的國度,讓人民都能過著安居樂業、幸福無憂的生活,那麼必定能為全世界的人民所欣羨,並且樂於移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