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佛光山之歌
星雲大師「人間淨土」之語境意涵與弘化界域
星雲大師多年來致力建設「生活樂趣、財富豐足、慈悲道德、眷屬和敬、大乘普濟、佛國淨土」的「人間佛教」,而「人間佛教旨在建設人間淨土,讓每個人都能現證法喜安樂,在現世就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可見「依眾生需要為需要,並能散播希望、信心、歡喜的種子,將生活融入佛法,當下的淨土就是實踐人間佛教而成就的」。因此,星雲大師不僅「發願生生世世來此娑婆度化眾生」,更「把全副心思集中在人間淨土的建設上」,由是「希望佛教的發展能夠蓬勃興隆,盡自己的力量給人利益,希望在眾緣所成之下,實現人間淨土的理想」。6 凡此咸證人間佛教以「建設人間淨土」為終極目標。
半師之分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之學術詮釋與省思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是一部結合理論建構與實踐歷程的宗教思想巨作,全面記錄星雲大師推動人間佛教理念、組織建設與全球拓展的歷程。本文從學術研究角度出發,透過宗教思想史、社會學與跨文化交流等觀點,系統梳理本書所呈現的人間佛教理論體系、文化教育慈善實踐、僧信制度建設、現代化與國際化發展策 略,以及對台灣佛教轉型的深遠影響。進而指出《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不僅是星雲大師個人修行與弘法的總結,也是人間佛教作為當代宗教現代化、全球化範式的重要文本,展現了宗教回應現代社會與未來挑戰的積極可能性。
佇見星雲大師弘揚的人間佛教慧燈永續—寫在《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新書發布之際
般若心經的生活觀─了解般若與心
《往事百語》的生命敘事與終極療癒
近幾年來,文學治療學進入人文學科的研究領域,敘事治療為當中運用最廣的理論方法。「人的生命意義何在?」「人的終極價值為何?」「存在是否有其必要?」諸如此類的問題,恆困擾著歷史上每一個獨特善感的靈魂。在每個時代的現實生活中,若得不到鎮定且安心的答案,文人思想家的生命將變得苦悶、憂鬱。於是,生命的創傷與療癒,乃成為人文學科新興的研究課題。
緬懷星雲大師—大心量成就大事業
文字與般若——《往事百語》的文情與道情
台灣的佛教發展盛極一時,當中不乏佛教文學之創作,其中頗具特色的代表人物之一,便是星雲大師的佛教文學創作。大師雖然畢生以弘法利生為職志,然亦十分關注文字、文學與文化對佛教傳播的影響力,因此畢生致力於文字般若的創作以及佛教文化的弘傳。在《往事百語》一書中,即充分透露星雲大師的佛教文學觀、文字創作的因緣,以及對文學與道業的動人情懷。
星雲大師對文教事業有大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