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關鍵字我,共381筆結果:
我成為佛光山的親家了
/periodicals/3c5bcc8e-230d-11ee-a077-c9de5a43d6bf/
有了大師,我們真好!
/periodicals/49c2a93d-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從師父的人間佛教,我看見了什麼?
/periodicals/3390cffd-c2de-11ed-9508-c9de5a43d6bf/
必然有我能做的事
/periodicals/4ec21bbb-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有些事,這些年我才懂
/periodicals/23f23834-072e-11ed-ba2d-c9de5a43d6bf/
星雲小故事—素未謀面卻溫暖我心
/periodicals/9e959f8c-c2dd-11ed-9508-c9de5a43d6bf/
星雲大師教我的事
/periodicals/5f56effc-c2dc-11ed-9508-c9de5a43d6bf/
從《往事百語》探究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性格
本文擇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著作《往事百語》為材料,以文本分析、歸納及因果與三聚淨戒的結構分析方法,探索星雲大師對人間佛教性格的闡述。藉此說明立基於佛教原始教義的人間性格在宗教社會學及組織領導學的意義,並解釋佛光山何以發展出如此兼容廣大的國際人間佛教組織。研究成果將性格區分為三個層次,包括根本因地(大我弘法)、行佛的三聚淨戒、成就果界(無我自在),三聚淨界層次分內在及外顯性格,依攝善法、攝律儀、攝眾生分別為:慈悲喜捨/歡喜承擔、堅毅反省/勇敢革新、恆順眾生/普濟利他。行佛層次的性格是實踐佛教符合現代化與生活化的善巧方便,根本因地及成就果界則是展現佛教修行的境界。
/periodicals/1bb99220-9cb3-11ef-be7a-c9de5a43d6bf/
《生活唯識》第二講:「自己」到底是什麼?
我們常常用疑問詞來提問。譬如問:「什麼時候、在哪裡見面?」「這個對什麼有好處呢?」「那個到底是什麼?」「應該如何做?」等等。在所有的疑問詞當中,最根本的疑問詞是「什麼」。如果回答不了「什麼」,就沒有辦法得到「如何」這個疑問詞的答案;也就是說,我們只有在確認自己是「什麼」之後,才能決定「如何」去生活。不知道自己是「什麼」的生活,就像幽魂一樣的存在;明顯是錯誤的生活方式。
/periodicals/368cca88-072e-11ed-ba2d-c9de5a43d6bf/
我的第二個家
/periodicals/4576ce5f-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