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關鍵字民國,共14筆結果:
略論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的人文精神
「人間佛教」的概念最早是由民國時代佛教革新運動的宣導者太虛大師提出來的。太虛大師目睹清末以來中國佛教的衰敗落後,主要表現為寺廟常常依賴經懺法事―超度亡靈的收入來維持僧團的生存,也就是說,當時的佛教是為「鬼」和「死人」服務的;而釋迦牟尼創立佛教本來是為了解決人生問題,要為活人服務,與世俗社會緊密聯繫,亦即「成佛在人間」,「人成即佛成」,因而積極宣導「人間佛教」運動。
/periodicals/1caff62b-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契理契機」概念的現當代流變
在現當代佛教論述當中,「契理契機」是頻繁出現的一個概念,甚至被視為佛教的基本原則。民國佛教傳統派中堅人物印光、圓瑛和革新派代表太虛,以及印順、星雲、趙樸初、傳印,乃至中國佛教協會等,都使用這一概念。採取基於詞彙的概念史方法,考察「契理契機」這一概念在現當代佛教尤其是人間佛教中的不同詮釋,探討其意涵、側重和詮釋策略之差異,研究表明,「契理契機」的內涵和外延隨著時代變遷在不斷調整,相關詮釋日趨多元,整體上更側重「契機」面向,適用範圍越來越廣,最終成為其他界別也使用的普遍概念。
/periodicals/438a005b-3f22-11ef-b8b0-c9de5a43d6bf/
佛光山購地記
佛光山這塊土地本來是屬於水利局所有, 到了民國50年(1961)初,糧食局才向水利局購買下來。當時一公頃土地大約是5 千元新台幣,11公頃也就約莫5萬元,範圍從現今萬壽園一直到放生池、不二門這個區域。
/periodicals/15b21b4f-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悟道者與大譯經師
/periodicals/524a1472-072e-11ed-ba2d-c9de5a43d6b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