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關鍵字念佛,共17筆結果:
心不念而佛不作,佛不稱而心不顯——續法《楞嚴經勢至念佛圓通章疏鈔》對「是心作佛」的修持詮釋
續法為清代華嚴宗的中興教主,他有關念佛思想之著述甚多,其中《楞嚴經勢至念佛圓通章疏鈔》為歷代註疏《楞嚴經勢至念佛圓通章》篇幅最長的著作,其重要性在於以華嚴思想詮釋彌陀念佛法門。續法以華嚴思想闡述彌陀淨土法門,尤其以華嚴思想貫攝持名念佛要義,並以華嚴五教判來判攝念佛法門通於「終、頓、圓」三教。本文主要討論續法在《楞嚴經勢至念佛圓通章疏鈔》開首的〈疏〉文所言「是心作佛,心不念而佛不作;即佛顯心,佛不稱而心不顯」,以及此〈疏〉文之下的〈鈔〉文,作出詮釋。研究顯示,續法對於「是心作佛」的修持詮釋,乃以「持名念佛」為下手處,進而體證念佛三昧。華嚴思想的屬性,屬於如來藏的佛性系統,因而,續法亦強調「若欲作佛,須當念心」,以及「若欲顯心,須當念佛」的方法,作為詮釋進路,勸誡眾生念佛,不斷行持。可見,續法以華嚴「理體」、「事修」二者無間的圓融思想,來詮解彌陀法門。
/periodicals/5fc59e24-072e-11ed-ba2d-c9de5a43d6bf/
念佛獲救的事蹟
/periodicals/8a07e7cd-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佛教瞑想論》第五講
隨著佛教在日本流播,瞑想體系是如何在扶桑被接受的呢?本章主要以此為對象作一考察。 首先,最早記載瞑想法門傳入日本的僧傳,是日本中世時期虎關師鍊(1278-1346)所著《元亨釋書》中的道昭(629-700)傳。據說道昭是最早把法相宗傳入日本的僧侶。據《元亨釋書》記載,道昭約在653 年前後,以遣唐使身分到中國留學,並師事玄奘(602-664),約660 年回到日本。
/periodicals/14bc97a5-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發展的幾個核心理念
1998年,星雲大師至印度菩提伽耶傳授國際三壇大戒,當時西藏喇嘛貢噶多傑仁波切(kun dga’ rdo rje rin po che),感念佛光山寺創設中華漢藏文化協會,長期促進世界佛教漢藏文化交流,並舉辦世界佛教顯密會議,乃至創立國際佛光會等,是弘揚人間佛教的正派道場,遂表達贈送護藏近三十年的佛牙舍利心願,盼能在台灣建館供奉。
/periodicals/1e48e5d5-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宜蘭念佛會慶祝佛誕節花絮
/periodicals/cab8b848-0de5-11ef-9bcd-c9de5a43d6bf/
念佛念佛,佛要怎麼念?
/periodicals/2bd31ffe-072e-11ed-ba2d-c9de5a43d6bf/
念佛的母親
/periodicals/500a5e5b-10c2-11ed-ae6c-c9de5a43d6b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