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關鍵字生,共602筆結果:
來生也是一樣
/periodicals/cd5510b0-ddbf-11ee-88bc-c9de5a43d6bf/
逼視死亡與渴求生命─談橫光利一 〈春天乘著馬車來〉與〈花園的思考〉
/periodicals/afc3df8f-ddc1-11ee-88bc-c9de5a43d6bf/
仁醫俠客 傳奇一生
/periodicals/0d73a5e0-b110-11ee-90d2-c9de5a43d6bf/
一師一道─我生命裡的良師
/periodicals/aab90b05-ef02-11ed-8eb3-c9de5a43d6bf/
以眾生為念一星雲大師的博物館志業
/periodicals/d105d638-c2d0-11ed-9508-c9de5a43d6bf/
展望二十一世紀人間佛教學的未來 ──讀《宜蘭弘法十年記──青年星雲的人間佛教之路》有感
闞正宗教授以「青年星雲」為主題,書寫《宜蘭弘法十年記──青年星雲的人間佛教之路》,深入爬梳星雲大師在1953-1963年(26歲到36歲)於蘭陽的青年弘法歷程,書中不僅呈現出星雲大師在創辦佛光山前之重要心路歷程與生命實踐,更重要的是宛如畫龍點睛般,點出了此關鍵10年對奠定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實踐藍圖整體開展的重要性;換句話說,要理解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學,實不可忽略青年星雲階段。甚至可以說,青年星雲階段,確立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學的根源,要了解星雲大師對人間佛教學的建構,就要了解青年星雲。
/periodicals/849d03a4-9243-11ed-9508-c9de5a43d6bf/
歡喜、希望和信心——讀《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的一點清思
佛教在今天的中國發展迅猛,佛教文化在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都有體現,不再是「封建迷信」的標籤。但是,佛教還是面臨很多困境,僅以一個簡單的案例來說明。
/periodicals/65b4efdc-072e-11ed-ba2d-c9de5a43d6bf/
以上座部佛教視角淺論「一念瞋心起」
在佛教中,「瞋」被視為三毒之一,是一種負面的心理狀態。瞋的表現形式多樣,不僅包括發怒和暴躁,還包括情緒低落或內心感傷。一般認為,瞋心的產生通常源於個人的欲望和期望未能實現,或感受到外界的威脅和侵害。然而,忽視瞋心者自身的「不如理作意」也是不應當的。本文基於上座部佛教阿毗達磨的視角,嘗試闡明瞋的特性、功能作用、表現狀態及導因,並結合當代心理和生理科學的相關研究成果,正確認識「瞋」對個人及他人所帶來的危害,以維持內心的清明安詳。
/periodicals/56d08aa3-3f22-11ef-b8b0-c9de5a43d6bf/
佛光山宗委選舉展現民主 心保和尚當選佛光山第十一任住持
/periodicals/9816d7de-6cbc-11ef-b9bb-c9de5a43d6bf/
喜悅一生,一生喜悅
/periodicals/5ff0a707-6cb2-11ef-b9bb-c9de5a43d6b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