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一筆字‧ 紙上展】人生百氣(一)
一生一會
《生活唯識》第一講: 唯識的歷史和基本思想
觀察日本當今社會的生活樣態,人們似乎失去或降低了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的能力。正因如此,令人難以置信的殺人、傷人事件就像家常便飯一樣不斷發生。這是因為人們執著於只如語言音聲般的「我」而封閉了對「他者」的關愛。 這樣的現象不僅在日本而已,看看世界頻發的恐怖事件、無法緩和的外交問題等,其原因都是執著於「我」、「本國」的幻想。
讓我們生活在一個共好的社會——與偏鄉共生,培養好苗子
論宗教和諧之可能——以聖俗合一的「世界神明聯誼會」談起
2016年12月25日,筆者考察了佛光山佛陀紀念館舉辦「第七屆世界神明聯誼會」典禮。聯誼會中,共有685間宮廟教堂的2,188尊神明齊聚一堂,創下了最多元宗教團體齊聚一處的世界金氏紀錄。論來源的地點有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兩岸四地;論宗教有佛教、道教、儒教、一貫道、天主教、基督教與伊斯蘭教;論神明,除了三太子、媽祖、玉皇大帝、南海古佛、關聖帝君、玄天上帝、神農大帝、三官大帝、天上聖母、瑤池金母等外,連聖母瑪利亞、聖子耶穌、聖父約瑟夫都來共襄盛舉,實屬難得一見。
從天台「一念三千」論析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修行觀
天台智顗大師於《法華玄義》中說明《法華經》:「當知此經唯論如來設教大綱,不委微細綱目。」意為《法華經》不是要談佛陀所欲教導的內容問題—這是微細綱目;而是要談佛陀教育眾生的宗旨以及佛陀教育的基本方法等原則性的問題――這即是所謂的「如來設教大綱」。
【一筆字‧ 紙上展】生活樂趣
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一、總說
人間佛教是佛陀對人間教化的佛教,不是哪一個國家的,哪一個民族的,哪一個個人的。普世的人,只要與佛有緣,都是佛陀人間的信徒。本文為年屆九十、出家近八十年的星雲大師口述,由弟子等記錄。大師生來有人間性格,和佛陀、歷代推動人間佛教的大德遙相呼應。他一生遵循著佛陀的教法,促進佛教的團結,推動佛教的人間化、現代化、藝文化、大眾化不遺餘力,對人間三好、四給、五和、六度萬行一生奉行。大師自覺老邁體衰,眼耳退化,難再聞問世事,此篇〈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一文,從大師心田裡流瀉出對佛教古今、未來的看法,甚為難得。這也是他把一生的行事供養人間的佛陀。
佛教靠我——心中的一盞明燈
我出生在戰亂的年代,生活雖然困難,但感謝父母給予我慈悲的性格,自小就愛護小動物,歡喜幫助別人。十二歲出家後,叢林專制嚴格的教育,養成我接受的個性,凡事不怕難、不怕苦。如今我九十三歲,出家八十多年,要說這一生,我想可以用「生於憂患,長於困難,喜悅一生」十二個字來說明。
我不是「呷教」的和尚(之一)
「呷教」,台灣話,意思是「吃教」。 台灣才光復的時候,由於日本人的統治壓制之下,生活清苦;有一些宗教就趁機會給你一些奶粉,給你一些衣服等日常用品,但是你要來信仰他的教。大家為了要生活吃飯,就改變了信仰。所以就有人說,這許多人都是「呷教」(吃教)的。 呷教,就是靠佛教吃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