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藏海無涯‧大藏經通俗講座」首場開講 近600人齊聚佛光山法寶堂
虛大師等重要人物。該處不僅入選中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與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亦被列為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此次佛館展覽中,展出佛光山珍藏的多種金陵刻經處重印經論,包括《大佛頂首楞嚴經》、《淨土四經》、《大乘起信論》等,其中首次亮相的〈真誠的告白—我最後的囑咐〉雕版,更成為全場焦點。 最後,如常法師勉勵大眾珍惜聞經因緣,珍視經本的法寶價值;曾淑賢則指出,雕版印刷突破了知識與佛法的時空限制,推動文化傳承與社會進步。妙凡法師總結道:「短短一個半小時,我們跨越了三千多年的時光」,期許大眾接續弘法願力,讓佛教文化生生不息、綿延傳承。 由人間佛教研究院、佛陀紀念館與佛光大學佛教研究.....
見證半個亞洲的信仰 體證觀音的慈悲
對於小乘國度的自求解脫,觀音的流傳也較為式微。 觀音三經初探 從經典學法門 「哪些佛教經典對觀音信仰起了重大作用?」永本法師說明,觀音菩薩有三部經,第一是《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是《大佛頂首楞嚴經》的〈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第三是《華嚴經.觀自在菩薩章》,敘述善財童子參訪觀世音菩薩的經過,此三部合稱為觀音三經。 「要認識觀音菩薩,必須依據觀音的經典學習,才能有正確的認知。」永本法師表示,從〈普門品〉可以了解觀音菩薩如何救苦救難、度一切眾,從中明瞭菩薩利他的行儀;〈耳根圓通章〉和〈觀自在菩薩章〉則敘述觀音菩薩的修學方法和證悟法門,讓大眾得以理解觀音修學成就的歷程。他期望人人皆能找到適.....
佛教解經學與人間佛教教義體系學術研討會圓滿舉辦
代窺基,慧沼等唯識學者與近代呂澂對這一問題的不同見解。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姚治華教授發表題為〈陳那〈取因假設論〉的翻譯與研究〉,就陳那著作的英譯版,探討經典詮釋的議題。 第四場發表由中山大學龔雋教授〈《楞嚴經》與唐宋禪門中的頓與漸〉,有別於前人多從《金剛經》等般若經典探討禪宗看待經典的態度,龔教授則從《楞嚴經》解讀北宗與荷澤神會的頓漸觀,以及唐末到宋代禪宗思想中的楞嚴學的吸收。之後是南開大學哲學院趙文教授發表〈《大智度論》解經之中的「法性生身」〉,就「法性生身」的概念,談論早期二身論與後來三身、四身論之間的過渡,並分析其可能受到《華嚴經.入法界品》的影響。最後,福建大學楊祖榮教授以敦煌文獻為論域.....
有法可依 首場觀音信仰論壇登場
」,屬於「神力保佑型」。其二是《無量壽經》及《觀無量壽經》,經中闡明人們對淨土的想像與渴望,也揭示了觀音接引眾生至西方極樂世界的形象,屬於「淨土往生型」。 其三是觀世音菩薩的智慧法門,包括《心經》、《楞嚴經》,屬於「智慧解脫型」,最終目的是通過般若智慧教化眾生,使眾生獲得覺悟。其四則以《華嚴經‧入法界品》為例,李利安指出觀音大悲法門其實是一種善巧方便,菩薩救度眾生最重要的意義其實是引發人們的菩提心,繼而產生般若智慧。其五是《悲華經》,經中主要說明在信仰觀音的法門中,如何從現實生活的追求漸次提升,展現不斷向上的生命軌跡,最後達到帶領大眾共同成就的終極快樂。 心保和尚 分享修持心得 「在學習佛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