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臺灣佛教論壇佛光大學召開 探討臺灣佛教跨域移動
濟大學、圓光佛學院等校師生百餘人齊聚一堂,線上則有來自中國大陸、馬來西亞、印尼、越南、澳洲、美國等60餘人參與。十方大眾共襄盛舉,討論熱烈。 開幕式上,佛光大學董事長慈惠法師 致詞提到,佛陀在印度遊化弘法就是跨域移動的展現,這種弘法利生的積極精神貫穿了佛教二千年的歷史,而臺灣佛教在歷史中與不同地域的人們、宗教、文化、習俗等各面向產生互動交流,藉本次論壇可以讓人們更清楚地體認到台灣佛教的多元與精采。 佛光大學校長何卓飛 表示,臺灣佛教充滿能量,這是緣於臺灣佛教一直受到不同區域民族的文化、宗教與藝術等方面衝擊與融合,而在本次論壇的各場學術討論中,將能展現台灣佛教的豐富樣貌。 佛教研究中心主任萬金川.....
《佛光大辭典》英譯培訓 前進舊金山
》英譯培訓 前進舊金山 《佛光大辭典》加州英譯工作坊1月19至21日在美國舊金山三寶寺舉行,由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國際中心主辦,共20位佛光人參與。本次培訓旨在透過學者專家的指導,幫助舊金山有志於英文弘法的義工提升佛學造詣及翻譯技巧。 本次培訓的師資陣容強大,除了有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東亞語言文化系終身榮譽教授,資訊學院ECAI研究中心主任,以及《佛光大辭典》英譯計畫最高學術顧問,路易士.蘭卡斯特教授(Lewis Lancaster)給予指導,也特別請到加州大學柏克萊校區東亞語言暨文化學馬克.布魯姆教授(Mark Blum)、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佛學研究中心主任羅伯特.巴斯維爾教授(Robert .....
「宗教實踐與星雲大師文學創作學術研討會」 宜興大覺寺登場
、船上和飛機上完成。尤其大師口述完成160萬字的《百年佛緣》之後,又以新詩寫了《百年仰望》,文字非常優美感性。大師希望把深奧的佛學理論,用優美易懂的文字寫出來,作品類似十二分教,種類豐富多元,都是因為弘法所需要。 大覺寺都監妙士法師提到,星雲大師曾說人間佛教不僅要用說的、寫的,更要用做的。例如建寺廟時,要以人為出發點,落實人間佛教。大家都知道佛光山的道場有三多:人多、椅子多、廁所多,這「三多」正體現了為大家服務的宗旨。 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在此次研討會舉行專題演講,闡述對人間佛教實踐的看法。大師談到他的文學創作都是被逼出來的,小時候覺得自己要用功,就用廢紙編寫《我的園地》,題材有詩歌、論議、.....
隨順根機《法華經》善巧方便接引有道
便觀,由佛光山中區總住持覺居法師主持,邀請佛光山都監院頭單書記、佛光山義工會會長慧屏法師,以及東南大學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長董群教授,共同探討《法華經》的思想特色和善巧方便對佛教發展的重要性,以及在修行和弘法上的啟發與實踐。 董群教授對佛學、宗教倫理、中國哲學等方面的研究,造詣甚高,並長期致力於人文教育的理論與實踐探索,在中國傳統文化推廣上著力尤深,佛光文化出版,由他釋譯的《法華經》,更是深受歡迎。對於《法華經》的善巧方便觀,董群教授從三個層面來展開,分別是《法華經》經題要義的解說、思想的內容歸納、以及善巧方便的詮釋。 董群教授認為「諸法實相」是《法華經》根本內容之一,而「開、示、悟、入」佛知見,.....
轉念改善生命──學者與行者共論八識的無我觀
」。生命是一條無盡的長河。善的心念不斷的生起、培養、增長,逐漸轉「識」為「智」。所以如果我們從八識來檢視自己身心的運作,便能夠認識「無我」,進而重新建構自己、解構自己,達到身心自在。 妙士法師則以自身弘法及親近大師的經歷分享,說明在生活、弘法的過程中如何轉識成智。妙士法師憶述在祖庭大覺寺開山期間,經由善知識的提醒,面對阻撓,如何以智慧、慈悲、安忍將境界困難轉化為善緣的過程。此外,妙士法師也分享和星雲大師互動,其中,有一次請教星雲大師:「您常常被騙、被背叛、被毀謗,這許多苦難,您是如何面對度過?」大師說:「我平常作『如是想』──我沒有覺得我被騙,我沒有覺得我遇到苦難。」妙士法師指出:改變的可能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