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佛教解經學與人間佛教教義體系學術研討會圓滿舉辦
究院院長李四龍教授和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致辭。陳劍鍠教授在開幕中指出,推動「佛教解經學」不僅是學者的研究任務,更是為大眾樹立「正知正見」的學術責任。目前人間佛教的解經是「現在進行式」,探討空間很大,期望今後能多舉辦佛教解經學學術活動。另外,近百年推動的人間佛教,目前正是須要析理其教義體系的時刻,因而,在佛教解經學的視域裡,可進一步建構人間佛教的教義體系。 李四龍教授強調把握佛教的現代化與知識化,說明發展「佛教解經學」的歷史意義。他指出,解經學不僅強化學界對隋唐佛教的研究重視,而透過詮釋學、形上學等研究方法,能夠豐富解經學的理論論述。李教授進一步提出,我們應當思考佛教在當代大學教育中.....
美國萊斯大學佛學講座 慈悲是內在平靜與人際和諧的基石
病死等痛苦是人類的共同處境,才能生起深刻的同理心。慈悲正源於這種「自他同體」的平等觀念,而在同理他人的痛苦後,應即時付諸行動。妙光法師分享當年高齡89歲且行動不便的星雲大師,在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的無障礙空間建設理念和設施服務中,展現體恤他人的慈悲情懷。亦提到1999年台灣大地震時,道場的一位法師在災難發生的當下,毫不猶豫地幫助他人,這些例子皆是慈悲在現實社會裡的行動表現。妙光法師鼓勵大家學習菩薩的「四攝法」修行──布施、愛語、利行、同事,透過善念和善行來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 講座結束後,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贈與萊斯大學圖書館今年8月出版的星雲大師著《佛法真義》英文版套書、蘭卡斯特教授《邂逅佛教》.....
暢談觀音藝術造像人間化的發展與演變
堂,即使沒有任何資源,大師依然在艱困中成就了一座慈悲的道場,自己也變成觀世音菩薩的化身。陳玉女則分享生活中從觀音信仰獲得的感動,她體悟唯有時刻把觀音嵌入心中、學習觀音的無記、放下、自在,擴大內心的軟體空間,才能做到包容、給人自在。 最後妙光法師為論壇作結,從三月起陸續舉辦的三場觀音論壇,分別從經典、歷史及藝術的視角,引領大眾走入人間佛教的觀音信仰,希望大家能深入觀音法門的慈悲喜捨,學習觀音菩薩的自在解脫。他勉勵人人透過自己的方式看見觀世音菩薩,不論心中的觀音是什麼形象,只要心裡有慈悲、有眾生,觀音時刻就在身邊。 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TtB6xi5X6XU 由佛光山人間佛.....
徒眾論文發表會 記錄人間佛教的實踐
年進步,令人歡喜鼓舞。他鼓勵大家明年推選更多有潛能的徒眾來發表論文,期許以90篇論文祝賀大師明年的90大壽。 傳燈會執行長妙香法師感謝大師讓弟子們有因緣共聚共學,接受專家學者的指導。大師給予弟子很大的空間,可以用心寫出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理念,希望未來有更多的人一起來研究、探討並實踐人間佛教。 圖說: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開示「人間佛教」是修行的主題,透過論文的議題帶出問題、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亦在不斷的寫作過程中看到人生的進步,讓他人明白人間佛教。 圖/佛光山叢林學院提供 佛光山徒眾論文發表會 義理化為文字般若 由佛光山教育院、人間佛教研究院主辦,佛光山傳燈會、佛光山叢林學院承辦的「佛光山研究—.....
國際佛教學術會議 專題討論當代人間佛教
多年輕佛教徒,較傾向認同自己「只是佛教徒(Just Buddhist)」的身份,主要是他們突破了種族、地域、文化的局限,對彼此的差異性有較高的適應能力。 郭守仁則以西來寺的成立,為社區創造了神聖的性靈空間,搭建了東西文化的橋樑;提供佛教徒信仰、精神之依歸。「人間佛教」理念的推動,更為大眾開啟了認識、親近、學習佛法的途徑,也與當地社區族裔、宗教融合共處。 慧峰法師介紹佛光山僧團教育體系,從清末民初太虛大師的佛教人文精神,到飄揚過海來台灣的僧侶,介紹佛教僧團教育的沿革。他強調未來僧團教育「探索平衡點」的重要性,包括「傳統僧團教育與現代教育」、「佛學院與佛教研究系所」、「佛教研究與宗教研究」、乃至「.....
首屆人間佛教翻譯論壇 科技建構現代譯場
際翻譯中心,目前已完成120多本星雲大師著作的翻譯,為讓這部浩瀚巨著的翻譯全貌儘早問世,現同時在進行人才的召募、整合。 妙光法師和覺瑋法師並表示,運用科技、數位建構起的現代譯場,透過雲端可以超越時間和空間,隨時給予譯者建議,以最快的速度提升翻譯的準確度。透過論壇組織外語翻譯人才,有體系的培訓,建構交流平台,展現集體創作精神,發揮品質。目標是以翻譯方式取其精華,將人間佛教推廣到全世界。佛教經典文獻雖然傳統,但也接受科技的運用,而最終精神仍是不離「人間佛教」。 圖說:首度舉辦的「2019人間佛教翻譯論壇」,由財團法人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澳洲南天大學人間佛教中心主辦,1月12日至15日在佛光山舉行.....
首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於宜興大覺寺舉行
們分開住宿,因為只要是合法的家庭生活,都是佛陀所允許的;人間佛教不是個人的,而是佛祖的,是大家的,希望大家對於未來的人間要有希望。5)四大皆有,空,才能建設有,不空就沒有,空即是有,有即是空,如茶杯有空間,可以倒水;房子有空間,才能建立講座。6)幸福信仰:佛教是脫苦、救苦的,是追求幸福安樂的宗教。 此外,與會學者並就人間佛教各個面向,請教星雲大師,如「持戒與契約的釐清」、「對大陸人間佛教有何評價和寄託」、「中國基督教未來有可能成為中國第一大宗教,佛教、道教應如何做來面對」等各種問題交流。 隨後由賴永海教授以「星雲大師與現當代人間佛教」進行第二場主題演說。賴教授強調,當代的佛教,不管是佛.....
佛光西來學校菩提學子座談 以佛法智慧應對現代挑戰
問道:「在美國以基督教為主流的社會中,當面對不同信仰時,應該抱持什麼樣的態度?」妙光法師引用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的「一半一半」智慧,闡述世界本是平衡的一半一半,例如白天與夜晚。他鼓勵學子運用智慧創造空間,尊重並包容彼此不同的生活方式。 90分鐘的座談會在充實的交流中不知不覺地結束。菩提學子們的筆記上滿載法師的智慧,這些法語將陪伴他們在未來的生活中持續實踐與成長。 何祥鈺老師向菩提學子介紹妙光法師與西來學校的因緣。 何祥鈺老師(中)及菩提學子歡送妙光法師(左)、知悅法師(右)。 佛光西來學校自2017年成立「菩提學子」計畫以來,致力於接引13歲以上的青少年返校服務,至今參與人數已超過50人。隨.....
有法可依 首場觀音信仰論壇登場
示,只要心懷慈悲,人人都可以是千手千眼、尋聲救苦的觀世音菩薩。但心保和尚也提醒大眾,學佛者常常會犯一個小毛病,「就是用佛的標準來要求人」,往往造成了雙方的負擔與煩惱。 如果心中有慈悲,願意給對方進步的空間,那麼學佛也可以是快樂的一件事。「念觀音,拜觀音,不如自己做觀音。」心保和尚指出,日常生活最好的落實方法,就是星雲大師提倡的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给人方便,這是生活中真正的慈悲法門,也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 除了指導實踐觀音法門之道,心保和尚也述說培養慈悲的方法,就是知道世間的苦。因為有苦,才需要慈悲;因為有苦,才希求解脫,所以世間的苦可以生起一個人的慈悲心。他勉勵大眾,在學佛的過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