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性對現代佛教制度建構的影響—以佛光山為例

作者
韓錚
單位職稱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博士生
編者
妙凡, 程恭讓總主編
摘要
公共性作為現代社會的重要特徵,對現代佛教制度的建構具有重要意義。現代國家制度的建設對普羅大眾訴求的關注及對公共權力的要求不斷加強,因此,在宗教神聖性基礎上建立政權的合法性被瓦解後,宗教的公共性已然成為其影響社會建構的重要因素。也就是說,宗教要想更好地實現現代化轉型,對其公共性的挖掘將成為宗教與現代社會良好互動的契合點。在中國傳統社會,佛教僧團作為區別於血緣家族的生活共同體,體現了其固有的公共特性。公共性在佛教現代制度改革中分別表現為,佛教從內部進行革新以回應時代的質疑以及佛教與其他宗教共存的問題。具體的制度構建則可以從僧團和宗教空間兩個中心展開。佛光山是現代佛教制度改革的成功案例,星雲大師從開山一開始就意識到了佛教的發展必須與現代化社會的發展相互適應,從其弘法理念到制度細節無不體現了公共性的特徵,不僅促進了佛教的現代化轉型,有益於佛法的弘揚和發展,而且對公共事務的積極參與,促進了社會的和諧穩定,值得借鑑。
引文
韓錚:〈公共性對現代佛教制度建構的影響—以佛光山為例〉,收入妙凡, 程恭讓總主編:《2018人間佛教青年寫作論文集》,高雄:佛光文化,2020年 12月,頁396-413。
全文下載
PDF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PDFs. Please download the PDF to view it: Download PDF.

高雄市大樹區興田里興田路 153 號
886-7-6561921 #2501-2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