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間佛教學報‧藝文》第58期
受戒,對於學佛有什麼影響?本期論文版,「星雲大師全集」選刊〈三皈五戒的人間意義〉,大師解答大眾對三皈五戒的誤解,或容易令人疑懼、卻步的問題,再說明其意義,希望人人獲得圓滿人生。
「人間論壇」,其一,南京大學洪修平教授從歷史的脈絡論述佛教的出世精神與近現代中國佛教的入世轉型,為佛教未來的發展提供借鑑和啟示;其二,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陳劍鍠教授探討太虛與星雲兩位大師對佛教五乘修學的觀點,尤其著重於人天乘與菩薩乘的關係,分上下兩次刊出。
「雜阿含十講」第二篇,蘇錦坤老師談《阿含經》的經題、經名與攝頌及《雜阿含經》的詮釋和其特有經典。「投稿園地」,泰國國際佛教大學宗教研究所博士生聖因法師透過歷史演變與制度分析,分析叢林清規如何融入中國文化,並因應社會需求,體現佛教跨文化傳播與本土化調適的典範。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讀後」專欄,本次有中央研究院蕭阿勤研究員、南華大學呂凱文教授以及蘇州大學韓煥忠教授三篇文章,各從不同角度書寫心得與省思。「專題連載」部分,【邂逅佛教】最後一篇,蘭卡斯特教授以佛教視角的學習與反思,探索危機中的人類處境,總結出:人們應以冷靜的態度和人我一如的心境來面對挑戰。中英文同步刊登。
本期藝文版以「轉化心境、活在當下」為主題,收錄二十餘篇文章,涵蓋哲學、佛學、生命書寫、文學創作與文化觀察,展現人間佛教如何引領現代人在苦樂交織的人生中覺察、轉念與自我提升。
費勇〈用心生活—中國智慧與當代生活〉強調心智是當代核心問題,並透過東西方哲學、科技發展,以及陶淵明、蘇東坡、王陽明等文化典範,闡釋「活在當下」的重要性。林聰明〈源.緣.圓:一位校長的生命與永續印記〉書寫他從討海人家走向教育崗位的歷程,示現逆境中自我突破與感恩的力量。
佛法詮釋方面,覺培法師闡明《妙法蓮華經》「一佛乘」、「十如是」等義理,指出「這朵『法華』之蓮,能在五濁惡世中潔白綻放,證明成佛之道不離人間」,強調佛性平等,眾生皆能成佛。胡軍軍訪談詠給.明就仁波切,以中陰教法談死亡與重生,引導人們透過禪修、感恩與放下,轉化對死亡的恐懼,實現自在與解脫。妙益法師〈在病中,與星雲大師印心〉記述病中親受大師慈悲與言教啟發,將病苦轉為逆增上緣,體現「與病為友」的慧照般若。
文學創作方面,滿觀法師長篇小說《人間借路行》節選〈長亭〉首次刊出,描繪青年陸世峰於禪修與閱讀中尋找人生方向的歷程,
彰顯人間佛教在文學中的敘事力量。生活實踐層面,永康法師的廚房修行與〈一蔬一果皆禪意〉呈現「做中修」的心念觀照;釋心約以〈竹〉為喻,呈現修行者虛懷若谷、柔韌堅持的風骨與胸懷。〈維多利亞瀑布遊記〉與〈記大陸四川禮佛朝聖〉則從自然與歷史中,引發對無常與人我關係的深層省思。
本期亦收錄《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相關報導,無論是星雲大師病中弘法的身影,或佛光山僧信弟子「照著講、接著講」的使命承擔,皆標識人間佛教不只是理念的延續,更是生命力的傳燈。
願本期文章為讀者開啟一扇通往內在的窗,於變動不居的世界中,學習安住當下、轉煩惱為菩提,將信念化為步伐,讓每一個願
心成為走向清明人生的起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