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佛光山宗務委員會發行、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總監修的佛光聖典《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於5月10日隆重出版,假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大覺堂舉行新書發布會。為深化社會大眾對這套書的認識,更於佛光山雲來集舉辦一系列的學術論壇,邀請多位專家學者與會,共同研討《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出版的時代意義與歷史定位,並針對「佛光宗學」的傳承使命與未來走向展開相關討論,讓佛教人間化、現代化與國際化持續推進,法燈無盡,薪火相傳。
───*───*───
暨10日晚間座談會基調講演之後,隔日(11日)接著舉行四場論壇和一場綜合座談暨閉幕式,四場論壇分成論壇A、論壇B同時進行。分論壇1A場次由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主任陳劍鍠主持,發表人有南華大學宗教研究所人文學院院長呂凱文、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所長李玉珍、南華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主任暨佛光山副住持慧開法師,以及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教授何建明線上發表。
首先由呂凱文教授發表〈《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之學術詮釋與省思〉,強調此作品不但可作為宗教現代化、全球化、社會化及跨文化文明互鑒等相關議題的核心文獻,更為上述這些領域的實際落實提供文獻上的印證。在現代社會逐漸面臨宗教邊緣化與碎片化的趨勢,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正開闢出一種能夠「以宗教倫理引導現代生活」的力量,不但展現人間佛教對現代文明的積極回應,也對未來宗教發展走向提供深遠的啟示。
李玉珍教授發表〈星雲大師的教育理念與僧團管理智慧〉,分析大師興辦教育的動機與方式、建設完整教育體制與相對應的教育機構、通過各種研習會與教界共享辦學方法等,皆表現大師對於扎實僧伽教育的重視,視之為培養一個理想菩薩僧團的基礎,幫助教團建立起以「集體創作,尊重包容」為共識之僧團管理文化。
何建明教授發表〈承前啟後、繼往開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讀後〉,前半部以「承前啟後」論說這套書編撰和出版的重要歷史意義,後半部以「繼往開來」開啟有關「佛光宗成立」的探討。回顧這套書之所以能夠順利出版,體現佛光山教團自覺履行星雲大師所開創的「集體創作,制度領導,非佛不作,唯法所依」的佛光宗風和佛光人精神傳統。
慧開法師發表〈從實踐層面理解星雲大師倡導的人間佛教〉,述說人間佛教是「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在此原則之下,佛光教團七眾弟子將持續實踐「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淨化人心」四大宗旨,展開各項弘法利生的事業,讓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的真義與時俱進地推展開來。
───*───*───
分論壇1B場次的主持人為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學術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暨中央大學人文藝術中心主任李瑞騰教授,與談人依序為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主任鄧偉仁教授、北京大學宗教文化研究院院長李四龍教授、成功大學副校長陳玉女教授、北京大學宗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員裴勇教授。
鄧偉仁教授以「人間佛教的三部曲」為題,說明星雲大師闡釋的人間佛教佛陀本懷,其實是針對人生「苦」的本質提出解方,強調「緣起之苦」雖然難以消除,但「無明之苦」能夠通過自身的努力獲得淨化與轉化,此即人間佛教重視「佛法生活化」的終極關懷。此外,大師推動僧團制度化、提升信眾參與,皆意在昇華人心道德,「心提升了,娑婆世界也變好了」。
李四龍教授則指出,星雲大師帶領佛光山僧團成功結合傳統佛教與現代社會,《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正是此實踐歷程的全面且精要的呈現。他分析,全書上冊聚焦理念建構,中冊論述實踐基石,下冊則回歸於生活修行的落實,展現高度的系統性與整體性。
陳玉女教授以圖像結構清晰地剖析本書十大章節,涵蓋主體、願景、組織、社會參與、現代性及全球趨勢,顯示本書從核心價值逐層向外擴展的思想影響力。她亦提出省思:除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所列十大貢獻,建議未來出版可納入參與編纂的佛光弟子們的心路歷程。
裴勇教授認為,《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的出版標誌著對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的研究已臻成熟階段,正是建立「星雲學」的最佳時機。他指出:「此一體系可作為研究其思想與實踐之完整學門,並為未來人間佛教的拓展與佛教的現代化轉型奠定堅實的理論與實踐基礎。」
本場次座談不僅展現《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作為理論與實踐交會之結晶,更彰顯人間佛教精神的深遠影響,讓思想成為接引未來的明燈,照耀信仰、照亮世界。
───*───*───
分論壇2A場次由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所長李玉珍主持,發表人有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主任陳劍鍠、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學術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暨中央大學人文藝術中心主任李瑞騰、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教授張文良、蘇州大學宗教研究所所長韓煥忠。
陳劍鍠教授發表〈《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的多維度解讀與學術關聯〉,分述理論體系之建構、實踐事業之開展、融合創新之突破、地域經驗之凝煉、修行法門之施設,揭示了人間佛教的理論深度與實踐廣度,能夠為佛教未來的發展指明方向。人間佛教作為當代佛教轉型的重要範式,其未來發展需要在理論持續深化、實踐持續創新、文化持續交流互鑒與社會持續參與等四個維度同步推進。
李瑞騰教授發表〈傳人間佛教的千盞萬盞燈〉,提出「傳什麼燈?燈怎麼傳?傳燈如何錄?」三個問題。他引用佛光山四大宗旨──尤其「以文化弘揚佛法」展開論述,提及星雲大師圓寂之際宣布395冊《星雲大師全集》增訂版乃大師的「法身舍利」,圓寂百日有《星雲大師的身教與言教:弟子如是說》出版,而圓寂兩年後的今天有《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三巨冊,盡顯大師人間佛教之精華,體大而慮周,佛光人必置几案,與大師交心。
張文良教授以〈現代人的精神困境與星雲大師的治心百法〉,陳述繼《星雲大師全集》之後,佛光山隆重推出《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是佛教史上又一次大結集,如現代社會的一盞智慧明燈,引導僧信學修之路。佛法是人心之藥方,如戒、定、慧能息滅貪、瞋、癡,治癒內心疾患。尤其讚歎星雲大師撰寫的〈治心百法〉,能治療各種身心疾病,讓佛教的智慧持續滋潤現代社會人心。
韓煥忠教授發表〈準確傳承大師教法的精髓——如是我讀《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直陳此套書運用現代學術範式,概括星雲大師的思想與實踐精華。綜觀禪宗歷史和文獻,本就有著整理燈錄的優良傳統,後人會對歷代祖師的開悟機緣語錄進行結集和紀錄。而《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為佛光山弟子自覺發起的一大結集,對佛光教團的未來發展與部署,深具意義。
───*───*───
分論壇2B場次由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主任鄧偉仁主持,邀請台南社區大學校長暨成功大學教授林朝成、西北大學佛教研究所所長李利安、政治大學中文系教授涂豔秋、西北大學哲學學院副院長王雪梅與談,針對本書各自提出深刻見解。
林朝成教授指出,《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不僅是理解《星雲大師全集》的重要指引,更是引導學人深入人間佛教思想與實踐的一盞明燈。他強調,星雲大師的說法如同「點燈」,弟子依教弘法、因時制宜、與時俱進地傳遞佛法,如同燈燈相傳,方能無盡。此書正是這段佛教歷史長河中,承續法脈的文字結晶,更是人間佛教理論與實踐相輔相成的典範。
李利安教授則提到,《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由弟子於大師圓寂後自發編撰,這種主動的編纂行動是一種自覺性的傳承,呼應佛陀入滅後弟子們在靈鷲山下結集經藏的歷史場景,體現深厚的師徒情誼與傳法精神。他表示,此書內容精準,凝聚力強,體現了人間佛教思想的核心力量。
涂豔秋教授分享她對人間佛教的體悟。她從星雲大師的文章〈我對人間佛教的體認〉中深刻理解到,人間佛教的實踐核心,不在於追求速成的「成佛」或「了生脫死」,而是腳踏實地落實於人間,行走菩薩道。星雲大師將「四聖諦」解釋為「四弘誓願」的發願根本,讓科學理性的佛法成為悲願實踐的起點。她認為,這種菩薩乘思想兼顧修行次第與對社會脈動的積極回應,展現佛教與時俱進、以悲願為先的時代精神。
王雪梅教授表示,一百多萬字的《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是佛光山弟子從《星雲大師全集》四千多萬字中萃取出的思想精華,系統呈現人間佛教的十大面相,為當代佛教的發展立下深具意義的里程碑。她認為,本書展現了包容性、現代性與生活化的精神,不僅回應當代社會的精神困境,也為佛教未來的全球化實踐提供了明確方向。她盛讚此書是一本兼具思想深度與實踐導引的經典之作,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人心,也照見世界。
───*───*───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新書發布座談會在四場分論壇之後,隨即召開綜合座談暨閉幕式,由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成功大學副校長陳玉女擔任主持人,邀請上海大學佛教思想史與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主任暨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研究室主任程恭讓、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主任陳劍鍠、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主任鄧偉仁與談,以及參與本書的執筆者之一慧喜法師和蔡孟樺女士等人報告編纂心得。
程恭讓教授解說此書編纂的意義,提出舊傳統與新傳統的融匯、舊十大貢獻與新十大貢獻的結合、各章節編輯邏輯等。他陳述第一章與第二章屬於理論與實踐兩大面相,是人間佛教思想理論建構的兩把關鍵鑰匙。第三章與第四章探討僧眾團體的創立與信眾地位的提升。第五章至第七章分別採用新判教、現代化與全球化三大議題,彰顯人間佛教的格局與視野。第八章與第九章呈現中國佛教如何開展出台灣佛教的發展特色。第十章回歸到人間佛教的修行落實。此外,並依據〈真誠的告白——我最後的囑咐〉回應有關「佛光學」或「佛光宗」的議題。
陳劍鍠教授直陳,通過《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可以迅速掌握人間佛教的思想與實踐精髓,體會到佛法理論與修行實證必須合一、並重的人間佛教特質。鄧偉仁教授則提出,人間佛教在「佛教現代主義」的脈絡中,積極應對現代化與未來化的問題,產生新舊世代的對話。
作為本套書的共筆者之一兼編輯出版主要負責人,妙凡法師分享他在編撰第一章的心得,面對星雲大師的語言之淺顯易懂,卻有極為深刻的內涵,大師究竟想傳達什麼思想理念?除了在「照著說」與「接著說」兩邊選擇,不如取其中道,回到編撰此書的定位與意義來思索。第七章結集有關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國際化與全球化的理念,執筆者慧喜法師思考自己應扮演「橋樑」的角色,將大師留下的文字意涵銜接給讀者,等待更多人回應,從中反思、調整,繼續往前邁進。《星雲大師全集》主編蔡孟樺女士指出,《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提出的十大面相是佛教的未來發展方向,為人間佛教作出定位與重要說明。
妙凡法師總結,人間佛教思想、實踐透過《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十大貢獻、十大面相,讓大家正確理解人間佛教,也歡迎各位專家學者繼續給予意見指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