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從人間佛教說佛教改革與社會進步
在漢傳佛教中,最具有現代性,也最能代表佛教未來發展方向的是人間佛教。儘管人間佛教已經走過百年的歷程,但是它還沒有完成,還是新生事物,前程遠大,因此,人間佛教的話題本身就包含有對未來的關切。
僧團.教團.社團—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實踐機制研究
作為二十世紀以來「人間佛教」思想的重要宣導者與實踐者,星雲大師將佛教的現代化及其「人間佛教」的思想理念,基於現代佛教社團的組織理念與運作模式,契理契機地建構為一種社會實踐方式,能夠有機地與其他社會系統進行理性互動,使「人間佛教」真實而深入地成為一種社會信仰方式。以此為基礎,本文以近代佛教改革思想為研究背景,梳理「人間佛教」從「僧團」—「教團」—「社團」為中心的現代佛教組織之歷史變遷及內在邏輯,運用宗教社會學的相關概念與方法,對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中的實踐機制和「星雲模式」之基本構成,做出深入的分析與討論,揭示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中,博大精深的佛教社會學理念。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改革性研究
星雲大師以「革新佛教運動」作為一生使命。在新的歷史條件與形勢下,大師系統地創立人間佛教的理論體系,並終身孜孜不倦實踐之。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有其形成的歷史背景,有其實踐的具體內容,有其內在的理論依據。人間佛教對傳統佛教的改革,並不是對佛陀教法的偏離,也不是佛教的世俗化,而是星雲大師在新的歷史條件與形勢下「重新估定一切價值」,對佛陀本懷與佛教的根本教理,進行重新定義、詮釋與實踐而產生的「現代新佛教」。人間佛教「改革」之「新」的根本意義,在於星雲大師契理契機,「恆順眾生」,以善巧方便來演說、實踐佛法新的內容。因此,人間佛教在本質上來說,是傳統與現代融和之現代化的佛教。
程恭讓細說星雲大師貢獻 善巧方便弘傳人間佛教
圖的大幅拓展」,在全球五大洲展現規模化、系統化的人間佛教已經超越佛陀時代。 實踐人間佛教 僧信二眾弘法行 程恭讓細說星雲大師貢獻 善巧方便弘傳人間佛教 系統建構人間佛教 融和體相用 推動兩岸和平 大陸佛教改革指標 全新判教思想 佛教現代化轉型 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教授程恭讓,12月15日在傳燈樓4樓與僧信二眾分享「星雲大師對佛教的十大貢獻」,以學者角度研究星雲大師,企盼吸引社會與學術界對人間佛教的關注。 20幾年來,程恭讓有感於學術界研究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成果仍在原地踏步,並未將其思想予以表述,甚至誤以為大師只是實踐家而非理論家。因此發想「如何了解大師」,強調大乘佛教「七度」思想中的善巧方便.....
佛陀本懷與現代文明精神——星雲大師《佛法真義》讀後
2018年12月到佛光山參加會議,得到星雲大師的新著《佛法真義》三大冊,而且有幸見到大師本人,真是喜出望外,令人興奮! 星雲大師是當代人間佛教的旗手,為弘法利生和佛教改革事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大師以九二高齡撰寫此書,講述自己的修行經驗,以及對佛法、對人生的看法,字字句句發自肺腑,字裡行間表現的都是他對佛陀本懷的追求,對佛教命運的關切,對眾生的愛護和期望,真是慈悲心深,老婆心切。
為當代佛教的佛理詮釋困境探尋出路
從二○○○年《往事百語》中的〈重新估定價值〉,二○一一年《合掌人生》中的〈我的新佛教運動〉,二○一三年《百年佛緣》行佛篇中的〈佛法新解—讓真理還原〉,二○一五年《貧僧有話要說》中的〈我的新佛教改革初步〉、〈我訂定佛教新戒條〉,到二○一七年的《佛法真義》,均可視為大師晚年階段系列發表佛法「新解」之成熟作品的共同風格。
佛陀本懷與現代文明精神——星雲大師《佛法真義》讀後
2018年12月到佛光山參加會議,得到星雲大師的新著《佛法真義》三大冊,而且有幸見到大師本人,真是喜出望外,令人興奮! 星雲大師是當代人間佛教的旗手,為弘法利生和佛教改革事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大師以九二高齡撰寫此書,講述自己的修行經驗,以及對佛法、對人生的看法,字字句句發自肺腑,字裡行間表現的都是他對佛陀本懷的追求,對佛教命運的關切,對眾生的愛護和期望,真是慈悲心深,老婆心切。
巨贊法師佛教改革思想初探
誠如黃心川先生所言:「巨贊法師是改革浪潮的浪尖兒太虛路線的繼承者,他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過程中為了佛教的復興和改革,殫精竭慮,勇猛直前,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奉獻了一生。」、「巨贊法師是一位解行相應的佛教改革家,他把畢生的精力奉獻給了佛教的改革和復興事業。」
論星雲大師的佛教改革精神
星雲大師在創立「人間佛教」理論體系並實踐「人間佛教」的偉大事業中,形成偉大的佛教改革精神。這一佛教改革精神,又反過來指導其「人間佛教」理論與實踐。在對星雲大師的佛教改革精神進行學術回顧的基礎上,本文提煉星雲大師改革精神的豐厚內涵:一是「隨緣不變」的精神,包括創新精神和堅守精神,二是「以人為本」的精神,包括人文精神和奉獻精神,回答星雲大師的佛教改革精神「是什麼」的問題;梳理星雲大師佛教改革精神的歷史淵源和形成基礎,回答這一改革精神「為什麼」亦即「如何形成」的問題;指出星雲大師佛教改革精神的當代價值,其中包括與時俱進的時代精神和多元並存的融和精神,回答其改革精神「怎麼辦」亦即「價值」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