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名稱 | 06.論貪、欲及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普世價值──以美國為例 |
出處 | 論壇文集 |
期別 / 書名 | 輯二_人間佛教宗要 |
作者 | Miriam Levering |
單位職稱 | 田納西大學教授 |
語言別 | 中文 |
論文年代 | 2014 |
出版日期 | 2015/09 |
摘要 | 人們嘗試為貪婪脫罪的欲望非常強大,總會說:畢竟,我們僅是取己所需而已。以市場為導向的現代社會,已逐步成為﹁贏家大獲全利﹂的社會。頂尖的運動員、電影及娛樂界明星、音樂家、企業家及大型企業總裁等都極端富有。而稍有成就的運動員、藝人、音樂人及公司員工所得卻非常微薄。過高的薪資、分紅以及退休規劃提供了相當不合理的誘因,迫使人們產生必須追求極度成功成為贏家的欲望。許多美國大學名校的菁英畢業生,畢業後立即進入金融服務業,選擇銷售金融產品之路,而非對美國社會貢獻價值。一般能在美國金融服務業中成為﹁贏家﹂,都是肇始於:新鮮人被灌輸有權去期待百萬年薪的生活;而其他非金融的產業,即使拼命工作也無法造就一個贏家。其代價是甚麼呢﹖就像麥道夫一樣沒有誠信、欺騙,或是毀謗他們、剝削他人、隱瞞過錯及其他不名譽的言行,都是基於貪婪動機 (the motive greed) 而來的。 |
點閱 | 1739 |
下載 | 14 |